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了以下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船市低迷严重影响了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而为造船母公司提供配套服务的下属投资企业也受母公司影响,经营情况恶化,这就需要集团母公司和下属投资配套企业提前做好谋划,积极改变现有经营管理模式来实现突破。文章就造船母公司下属投资配套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及其发展思路和措施提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顾坚 《武当》2005,(5):23-23
踩、扑、裹、缩、决五劲,在心意六合拳中又称为"五毒"。拳经曰: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一决无不决,非决而不灵,此乃心意六合拳之真劲也。五劲练法如下: 踩劲:如踩毒物,踩而非踏。在练功时,下踩要似鸡行走,要有踏劲、搓劲和向(地)下的钻劲。无论是在前进或是后退时, 步法均要轻灵而稳健,行走似狸猫、猿猴般,既轻灵无声,又要沉稳。若无踏劲,则无"如踩毒物" 之狠;若无钻劲,则无"入地三分"之稳。因此,踩劲在运用时,  相似文献   
5.
顾坚 《武当》2005,(7):19-19
练法:起势熊出洞,左脚向左侧前方垫半步,右脚随之向前进一步踏实,屈膝下蹬;左脚曲膝上提,脚尖上翘悬于右脚前。同时,左掌经面前划弧,掌心向内,贴身而行,经右胸、腹部而下落于左小腿内侧,掌背朝外,指尖斜插;右手肘后顶,掌心向内扶贴于右腰际,目视前方。  相似文献   
6.
斯霞老师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2005年,南京市玄武区档案馆将馆藏斯霞个人档案700余件逐一整理,编辑成一套“斯霞名人档案材料专辑”:《斯霞照片集锦》、《斯霞创作材料专辑》(上下册)、《斯霞荣誉证书专辑》、《斯霞书信(贺卡)专辑》、《社会各界评价报道斯霞专辑》,共5种6册,获得全省首次档案编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在整理和编研过程中,我们被档案中无处不在的教书育人母爱精神所感动。或一张照片,或一枚奖章,或一篇文章,或一份书信……无不浸透着斯霞老师对学生的童心母爱情感。笔者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算是我们档案人对斯霞老师的点滴追思吧。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以阿拉伯英雄骑士昂泰拉传奇一生为线索,讲述了昂泰拉作为骑士战斗、历险的传奇故事。作为骑士,昂泰拉在捍卫部族的战斗中英勇无畏;在远赴波斯历险的过程中昂泰拉以骑士精神折服异邦君主。同时昂泰拉又是作为正统王权的捍卫者的身份统军作战,集中反映了中古阿拉伯民族"尊崇正统"的王权观。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好坏.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一种新潮的传播媒介,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认同,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基于微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要建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微博"阵地,开设思政教育者专用"微博",提高教育者"微博"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以启发为主,实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生的“学”要以“自得”、“自知”为主,志趣昂扬,乐此求彼,自我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一、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数学发生兴趣,产生爱好,感到需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的毅力和能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狼山上的小猴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小猴(甲)1块。小猴(乙)看到后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它2块。小报(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给它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