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颜瑾 《新闻采编》2007,(4):39-40
中庸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无原则,不是圆滑,不是没理想。“中”,即是中正,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平衡,是分寸。“庸”,指低调、内敛、自律,辨证地看事物。按我之愚钝理解,就是做人做事冷静客观、恰到好处,不过也不及,关键是“度”的把握。比如做人,“可以无傲气,却不可无傲骨”,不可过于“傲”——变成了“傲气”,变得清高自负或趾高气扬,也不能没有一点“傲”——变成软骨头,那就取之中间——称之“傲骨”吧。如今在职场上,不可太张扬,让人感觉骄傲浅薄,也不要太低沉,碌碌无为,做…  相似文献   
2.
动物意象是莫言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方面它们被人格化,另一方面人也被赋予动物的习性,类似动物.这样的奇思妙想为小说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暗自承载了作者对于人物命运,对于社会人生的内在思考,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直白,又拓展了文本的解释空间,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3.
颜瑾  蓝东兴 《新闻窗》2008,(1):15-17
随着传媒市场的逐步成熟,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各媒体都在竞相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品牌的打造和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所在机构的价值取向、传播理念、宗旨、人才、机制、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主体的道德自律和各种素质能力等等,其中,价值取向统领着以上诸多因素,且对于品牌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恰如一面旗帜。品牌受价值取向决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品牌。价值取向健康积极,品牌的内容形式也就健康积极,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颜瑾 《职大学报》2014,(5):68-70
莫言作品主观色彩浓重早已成为共识,但是就这一艺术特色,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这是感觉的爆炸,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面貌;另一方认为,这是理性的失范,将会阻碍莫言创作的前行。实际上,理性并没有在莫言小说中缺席,它指引着莫言用感觉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胖妞练舞记     
颜瑾儿 《小火炬》2021,(9):34-34
我天生自带肉感,大家都说我是个可爱的小胖妞。可能是老天爷对我情有独钟吧。但我也好想穿上美美的裙子。于是,妈妈给我报了舞蹈班。练舞真是件辛苦的事啊!一开始练习基本功的时候,我痛到想哭,但是一想到很快就可以变苗条,我忍住了。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归乡模式”,“新时期”,莫言又为“还乡”小说注入了新的血液。而“还乡”小说的关键因素——“还乡者”作为“还乡”意蕴的承载体.在两位作家的笔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透过对两代代表作家同主题同形象差别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觉作家寄予在人物身上的精神探索,更能发现两个时代之间,知识分子思想变迁的一丝轨迹。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莫言对民问的还原与超越以及由之所形成的一种诡奇的审美风格,给读者创造的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是其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何为民问?这个概念至今尚未得到完全统一的定论.陈思和先生认为:"当代文学里的民问概念,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指根据民间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度向,即来自中国传统农村的村落文化的方式和来自现代经济社会的世俗文化的方式来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描述生活的文学创作视界;第二是指作家虽然站在知识分子的传统立场上说话,但所表现的却是民问自在的生活状态和民问审美趣味."莫言以精英知识分子和大地之子的双重身份,艺术而精妙地诠释着民问的这两层涵义.  相似文献   
8.
颜瑾 《新闻采编》2005,(2):44-45
与几位朋友聊天,聊到时下记者“贬值”,不免感慨。  相似文献   
9.
莫言后期小说的民间书写将民间丑陋的因素不断放大,大力刻画民间人物野性的生命状态,用粗粝、怪诞的语言建造别样的民间风情.这种审美风格的转变在夸张中呈现出一种美丑夹杂的复杂而真实的民间状态,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民间本有的面貌,丰富了民间书写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0.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对其创作虽然存在不少质疑,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的作品确有其独特之处。紧扣文本来看,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以情节制胜的模式,没有特意渲染战火纷飞、神经紧绷的时代背景,也没有故意编造硝烟弥漫、随时爆发的矛盾冲突。而是在相对平淡的情节之下,灵活地转换叙述视角,信手拈来地勾画乡间的风景、人情,使得小说看似流离主题之外。然而,散漫行文的背后则潜藏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洞见,极大地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蕴,也加大了作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