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这样说过:“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故都的秋》)无独有偶,梁实秋也说过类似的话:“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散步》)  相似文献   
2.
市民形象论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开始注目于市民形象。这正是现代化都市出现以后的新进展。众多的小说中,描叙了市民形象的众多类型。市民形象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在生活上追求“精致”,这就呈现出与农民、“市井”阶层不一样的格调。市民心理多为随遇而安又不甘落后,这正是都市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这些特点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3.
《现代》杂志与现代派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中期,当读者惊诧于《春之声》《你别无选择》《小鲍庄》《车站》等作品中的“现代派”时,曾有人认为这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始引进。其实,不论是象征主义、意识流,还是未来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早在三十年代就已频频光顾中国文坛并产生硕果——这就是以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杜衡、戴望舒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文学杂志。  相似文献   
4.
市井-市民-新市民,这是三个不同时代的产物.新市民诞生在八十年代以来新的历史时期.深刻切中这一时期城市及城市人的变化,便有了"新市民小说"."新市民小说"中的"新市民"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彻底告别传统,空前强烈地追求世俗化生活和拜金主义;二是情爱观念令人诧异的变化."新市民小说"表现了一种对现代城市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表现出了一种"另类"的姿态.他们具有他们应有的存在价值;然而,其中某些消极、遁世乃至自甘堕落应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发生后的第二个月,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1919年7月20日)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引起了一些赞同、补充和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后人所谓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了。 其实,当时参与讨论的也不过是李大钊、蓝志先二人,胡适本人以后也只写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二文。前后时间仅为一个多月。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我们后人并没有认认真真地去查阅当时的有关文章与资料。  相似文献   
6.
7.
鲁迅特别关注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 ,并受其深刻的影响。《地下室手记》与《伤逝》在思想叙述与表现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及接近。两位伟大的作家 ,对于灵魂的刻画与描绘 ,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都市学缺乏真正的经济表现,这也构成了中国都市学中的不足。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便是《子夜》。八十年代以后,中国作家开始关注经济及其在都市学中的表现,而这只是刚刚有了一个起步。  相似文献   
9.
将“史诗”不再泛泛地理解为历史的形象表现,是近时期长篇创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史诗”价值的体现实际上可以开辟出崭新的视角与表现空间。近年的长篇创作在文本结构上有了较大突破。众多的长篇文本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凡夫俗子为主人翁。从个人的感悟与认识出发,由作家最熟悉的人和事为基础,形成近期文本最强烈的意识与操作。应该有雅、俗的交流与交融,但应该是“要通俗,而不是庸俗”,这应该成为对作家的一种要求与尺度。  相似文献   
10.
“白话文运动”历史轨迹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近代历史阶段。有识之士们痛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日趋严重;同时,也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长处以补自己的短处,这就包括了从“船坚炮利”到“中体西用”的技术,乃至政治体制、文化改革、人才选拔,一直到启蒙大众。 伴随着戊戍变法的维新运动,谭嗣同、夏曾佑和梁启超等人倡导“诗界革命”、“新文体”以及“小说界革命”等等。 这些涉及文学及文学表达的企求,实际上都已逼近到“白话文”问题。 中国的语、文不一已经是历来以久。语、文不一,既造成了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分隔,同时,又对没有文化或文化不多的社会底层,尤其是劳动者的文字表达造成了障碍、困难与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