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代中国 ,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固有文化的自我调整 ,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建构模式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从保守主义到全盘西化 ,从中西会通到拿来主义。中西会通与拿来主义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到2013年,《教学与研究》就整整60周岁了,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六十为一甲子,预示着审视过去,开拓未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因为我曾经在编辑部工作过几年,离开后又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过数篇论文,集读者、编者、作者三者身份为一体,编辑部约我写篇纪念文章.同时,为了唤回我的记忆,他们还特意将《教学与研究》纪念50周年与近来刚刚发表的纪念60周年的文稿打包发给我,供我参考.读完这些饱含深情的文稿,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个岁月,满脑子几乎全是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与生活的画面,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如果不把我的感受与体会写出来,那么我不但无法给约稿者一个说法,而且就我内心而言,也肯定是过不去的.现在已经是凌晨了,我从床上下来,重新穿好衣服,坐在电脑前,逐渐整理思路,开始我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不仅竭力传承中国文化,而且长期秉持"介绍西方文化"的宗旨,默默致力于近代思想启蒙工作,始终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求索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在近代中国文化社会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从创办《世界丛书》到《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从出版《林译小说丛书》到《严译名著丛刊》,硕果累累、影响深远,逐渐成为近代西学东渐、传播西学、开启民智的文化平台和学术高地。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学术名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现代文化转型的不懈追求,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4.
传统墨学在近代复兴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与时代思潮相呼应的特点。第一阶段是鸦片战争到洋务时期 ,主要强调西学源于墨学 ;第二阶段是戊戌和辛亥时期 ,旨在寻求墨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并倡导以墨学的伦理精神救世 ;第三阶段是五四运动前后 ,以西方的价值观念、科学方法为尺度 ,选择墨学作为新文化的生长点。传统墨学的复兴 ,既有西方近代文化刺激的外部因素 ,也有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部因素。二者的相互激荡和作用 ,促使了传统墨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说与近代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学人在建构新文化过程中一种形态比较完备的理论或模式,内涵外延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反映了东方民族的思想智慧,是20世纪中国知识精英的普遍选择,应该给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2005-2009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在研究阵地、研究成果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势头强劲,社会史研究走向纵深,各自呈现出独有特色;档案运用、大历史观及微观与精细化研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和强化民力的主张是其思想的重要闪光点,直接来源于西方,有严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持."民力"是基石,"民智"是资源,"民德"是保障.国民的道德水平、智力程度与体力现状决定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方向与道路选择,这是严复思想的核心所在.严复"三民"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座丰碑,开中国近代讨论国民性之先河,成为现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戊戌时期世界主义主要是消除与化解中西、新旧界限,打破保守、封闭的思想藩篱;五四时期世界主义主要是削弱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反对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兴起的世界主义思潮,希望将中国的"大同理想"融入世界主义,对世界永久和平做出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西文化互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层次:还原的方式,即西学中源说;沟通的方式,即中西相合说;比较的方式,即文化差异说。这种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深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认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