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现代国家治理要求民众具备较高的政治知识素养与政治认知能力,盲从的公民可能导致公共政策非理性化和舆论空间的失衡。在社会心理学中,“达克效应”被用来揭示“无知者更自信”的过度自信现象。以中国普通网民和中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中国民众的政治认知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大学生群体,中国网民群体政治认知水平较低,对自身的实际政治知识水平的认知也存在偏差,政治认知能力越低的网民越倾向于认为自身的政治知识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政治认知能力越高的网民则越倾向于低估自身政治知识水平。总体而言,中国普通民众在政治领域存在“达克效应”现象,认知闭合、威权人格与过度自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部分解释过度自信的来源。社交媒体在拓宽大众参政议政渠道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部分民众的政治认知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平等与效率一直是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罗尔斯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代表了一派观点,即平等优先。关于平等与效率的论述是罗氏正义理论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较难把握和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罗尔斯的效率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在内孙上存在很大差异,对此却很少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本文主要就罗氏在论证这一问题过程中有关的概念、关系等一些关键性问题作了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平等与效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既有对中国舆论形态的研究一般认为网络舆论存在极化的现象,但这些研究仍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层面,对背后的形成机制关注较少。基于网民调查数据,本研究通过两个典型舆论议题对中国舆论态度是否存在极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网民的舆论态度结构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双峰型,而是一种单峰型的分布态势。其中在国内争议性话题上网民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偏向中立的相对温和中庸的样态,在外交话题上的态度立场则是一种“强烈同意”政府立场的一边倒分布样态。同时,中国网民中普遍存在高估他人与自己持有相同观点的“虚假共识”效应,且实际态度越极端的个体越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在舆论极端化的形成机制上,威权人格、政治价值观等心理因素以及媒体接触均能有效地预测人们的态度极端化,但虚假共识效应则是态度极化的内在因果机制。本研究有助于学界了解中国舆论的真实形态,对建设健康正常的舆论场域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