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1.
岭南古琴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在高度都市化的珠三角地区,岭南古琴文化空间具有与当代社会生活异质而又并置存在的独特性,体现出当代古琴传承人和爱好者们个人和团体的经济能力、政治地位、社会号召力,是当代都市的"异质空间",体现了岭南琴人的行为、经验、心理状况、集体记忆。这种作为文化记忆场所的"异质空间"具有特定的生成条件。根据古琴文化与文化生态条件的相关程度进行区分,具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生态条件的整合即构成了古琴的"文化生态壁龛",它超越了实体空间的范畴,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心理内涵:岭南琴人关于艺术与人生的洞见;士人的审美品位、风度与道德情操;相关的古琴文化知识。对古琴文化进行活态传承保护的空间基础就是建设岭南古琴文化生态壁龛,使文化形态、审美内涵、空间整合、社会生活条件和群体关系等文化要素得以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在当代保护、传承的生态依据,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生存、发展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高小康 《文化遗产》2008,(1):120-12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过去的乡土文化产物,但如今已成为当代人寻求认同和情感归属的象征而进入了当代生活。作为研究型地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编制工作,目的是调查和分析研究传统民俗文化进入当代社会重构文化空间的线索和过程,从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中的演变形态和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3.
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对于活态传承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非遗保存的本真性与发展演变之间的冲突问题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认识非遗保护中保存文化基因与保持文化传统生命活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同时需要认识非遗保护行为产生的"原生态"与"非遗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传统文化主体建设的意义;在进入具体保护形态时需要认识活态传承与在当代空间构建传统文化生态壁龛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读到陶东风先生的一篇题为《北京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吗?》的文章,其中提到北京建设定位问题时这样说道:在目前关于北京城市发展的各种文件、规划和论文中,经常看到关于北京城市定位的不同表达,比如"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国家文化中心",等等,这些称呼还常常同时出现。比如"世界城  相似文献   
5.
同质化危机与传统艺术的再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一种化发展趋势而言,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全世界不同化发展中的趋同,即向具有普适性的方向发展——从普适性价值观念的形成到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各方面化特征的可交流性和相似性越来越突出。当代的大众审美化活动和具有精英化性质的现代主义艺术都不例外地产生了这种同质化趋势。同质化是自启蒙主义以来化的交流、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普遍性理想的特征,是一种进化论的化观念。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种一元性的化发展趋势正在产生危机。由大众化和现代主义造成的同质化趋势使艺术正在走向单调和枯涸的终结之路。当今的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从进化论式的所谓“现代性”艺术思维和艺术活动造成的同质化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富于生气的多元化发展。从这种危机中解脱出来的出路不在于简单地复兴古典艺术,而在于从多元性的传统化过程中重新寻找和生成新的艺术精神,给当代艺术的发展赋予个性差异和多元性,因而成为与同质化趋势相抗衡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游戏理论揭示了现代明发展中人性的分裂问题.并提出通过自由的游戏和时外观形象的兴趣使人摆脱功利的束缚而使人性重新整合的思想。20世纪化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游戏和形象化的发展,但这种发展的趋势与席勒的期待不同,不是使人性重新整合,而是在商业行为的驱动下使游戏变成自我麻醉的狂欢.形象变成平面化的幻象。  相似文献   
7.
高小康 《文化遗产》2013,(3):1-7,157
非遗保护的法制化需要有保护限制的确定性即"红线",但非遗的活态性质又与限制性之间有矛盾。非遗的保护面临的是连续、不确定的对象,因而保护的确定性是在不确定的渐变过程中找到限制范围。在文化生态保护中可以用生态壁龛概念来寻找确定性;在"生产性保护"中,商业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保护确定性的基础;而在作为保护内容的非遗教育中,则要注意教育内容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避免把传统文化教育变成普通技能教育,因而逐渐远离非遗教育的文化传承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