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姥山游记     
我很早就听说福鼎的太姥山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它与雁荡山,武夷山齐名,可北望雁荡,西眺武夷,而雄铸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相传诸仙每年都到此聚会一次,故素有“海上仙都”之美称。它是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乡,怨妇思夫,人文苦闷等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们追寻自我、回归自我,超脱自我的生命意识,其关注当下个体存在价值的背后显现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超脱自我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基于RTDS动模系统测试新开发的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DF3621的基础上,详细的阐述了RTDS试验中几个特殊工况的测试情况,指出了当前超高压微机线路保护的几个研究难点,并给出了处理方案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的撤回权是保障消费者权利、实现契约实质正义的必然要求.该种权利不同于合同解除权,也不同于冷却权,消费者撤回权是合同终止的一种法定情形,本质是一种形成权.为了规范该种权利的行使,立法需要对消费者的主体进行界定.消费者的撤回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类型,应该在民法典中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5.
魏韬 《青年记者》2017,(32):28-29
2016年9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引导年轻人远离“丧文化”侵袭》的社论文章,首次使用了“丧文化”这个概念——流行于青年人中间的“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形式.①此后,“丧文化”便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形式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本研究通过网络田野调查法观察“丧文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符号特征,并结合具体的“丧文化”传播案例,分析和探究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丧文化”的传播过程及相关特点,给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媒介的作用。本文以短视频、直播为例,探究以分享与共创为核心的新型视听媒介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并从“可见”“可感”“可及”“可触”四个层面分析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与媒介逻辑,进而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韬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S):36-36,35
基于RTDS动模系统测试新开发的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DF3621的基础上,详细的阐述了RTDS试验中几个特殊工况的测试情况,指出了当前超高压微机线路保护的几个研究难点,并给出了处理方案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