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需求的变化,促使新闻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应该首先从新闻业务技能的教学入手,增强学生对多媒体形式的了解和掌握,而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反而更应该坚守并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2.
陕西传媒市场这个昔日作为全国几大报业大战的主战场,经过几番鏖战,如今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了。然而,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尤其是随着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其蓬勃发展,陕西传媒会不会借助新技术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当前陕西新旧媒体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本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这些问题鲜有论述提及,之前对陕西传媒竞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受众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新闻媒介的报道?这一命题始终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部分.然而文献显示,关于受众媒介信任度的调查结果有完全相反的几种结果.单以北京为例,柯惠新在2001年进行的<北京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研究>中,对北京居民的两次媒介公信力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对新闻媒介报道内容的信任程度达到"'完全信任'和'基本信任'的人数两项合计分别达到了85.3%和91.2%,其中'完全信任'分别有21.3%和30.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学生实习或者参加工作之后会形成对大学所学知识的颠覆性认识,这迫切需要我们改革新闻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读报评报》就是一门和新闻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将之作为必修课开设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密切和实践的关系。但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难以实现良好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演进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融合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但媒介融合本身的内涵呈现出多样性视角,要把握这一概念,关键是要抓住媒介融合的数字技术推动前提和动态过程属性.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26日晚,西安市环城西路水司段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三名持刀歹徒尾随一名背包的年轻女子,实施抢劫,一名三十出头的男子由此经过,立刻上前高喊抢劫啦欲制止歹徒,却被歹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在规模上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现在全国共有660多个新闻专业教学点。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正如有文章指出的那样,“新闻单位选人才,并不向传媒学生倾斜,而学生在为不能‘学以致用’困惑的同时,还要承受‘毕业就是失业’的压力。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认为,充分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实现业务课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其中,《读报评报》课程的设置就是这一理念的产物。本文即是对这一课程在整个新闻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进行阐释,以期引起新闻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黄建友 《新闻知识》2007,2(11):47-48
要说新闻学中有什么研究是最热闹的,估计非新闻定义莫属。据统计,新闻定义已经有220多个。①但综观近些年学者们对此的研究,却不免有些遗憾,虽然科学的定义有其严密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但如果过分拘泥于定义的遣词造句、结构形式和形式逻辑问题上,也难免使新闻定义研究发生偏离。整体上这样的研究视野与角度会形成这样一种错觉:好像对于新闻定义的研究已经到了只需要遣词造句和逻辑严密就行了的地步,这显然是一种误区。事实上,我们只要对现有不少定义稍加提问就会发现,对于新闻的基本问题很多定义要么表述不清,要么顾此失彼。比如,新闻的认知和判断主体到底是谁?"新"的比较对象到底是什么?等等。本文目的意在系统梳理众多新闻定义的基础上,以哲学的眼光,分析总结出带有根本性的几个关键词,藉以此来准确把握新闻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