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领孩子们敢写、乐写?如何以新颖、灵活、多样的方法或写作思路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下笔的"切入点"?笔者借助儿童绘画的思维方式,尝试着开拓儿童的作文思维。一、涂鸦——从画画到写话  相似文献   
2.
黄淑梅 《广西教育》2014,(21):93-93
通俗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具有日常性、娱乐性、流行性等特征。现代社会信息发达,通俗文化在大众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时尚流行的、通俗的文化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带有通俗文化性质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通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黄淑梅 《广西教育》2010,(30):86-87
本文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对如何从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作业及课堂评价等教学环节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切实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应切实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认识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这是由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决定的。面对21世纪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科学技术将飞速发展 ,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因此 ,新一代劳动者除了应具有一般的职业能力外 ,还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职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 ,需要提高观察、思维等认识能力 ,作为今后独立探索、自我学习和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实施“传授知识与发展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5.
F.S Fitzgerald所写的《伟大的盖茨比》使用多种手法描述了美国梦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象征。作者成功地使用象征手法阐明了他那一时代的本质。小说中的一些主要象征,如绿光、小汽车、魔幻衬衫、盖茨比的微笑等等,与盖茨比的梦想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暗示着他的梦想深深地根植于美国的整个历史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经历了多次改革,考试内容、题型、时间都发生了较大交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文章分析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探讨改革前后的差异,就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探索,以期开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课堂的整合应用,讨论《伦敦》一文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这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式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模式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意大利产肺量计对8—10岁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肺通气功能进行多项指标的测试及其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体表面积、瘦体重与肺通气功能的参数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9.
试析高职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职英语阅读课程的现状,笔者从高职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基于"期望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合作学习理论"得出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应该进行"需要"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动机;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现有的评价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本文探讨了多媒体课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功能作用:拓展了课堂的广度;拓展了课堂的深度;拓展了课堂的参与度;并且就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提出了设计原则:基于课本兼顾其他原则;实用原则;人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