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邝露(1604—1650)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县人,明隆庆进士。是明末广东的杰出文人,又是晚明的壮烈死节之士。吴道镕《广东文徵》谓邝露“游吴、楚、燕、赵间,赋诗数百章,才名大起”。他的诗文,确享有盛名,备受王士禛、屈大均、沈德潜,朱彝尊名儒的称赞。《峤雅》一书是他的诗文集。本文拟就管见所及,略谈关于此书的版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代继承制度志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财产私有制之后,就产生继承权问题.“继承权之所以具有社会意义,只是由于它给继承人以死者生前所有的权利”罢了.历史上各民族国家有过不同的继承制度.关于西周已否确立父子相传和传长、传嫡的制度这一问题,前人已多所论述,近人又有异议.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管见.一周人自古公亶父以后,才逐渐有历史记载之可言,而关于王位继承的问题,也只能从此时说起.《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回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取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上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就同中原有密切的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大规模进兵平定南越,设置郡县,使岭南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本文拟探索秦朝统治岭南前后的内陆交通路线,向研究岭南开发史的学者们请教.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帝以其卓越的才能,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君主专制大帝国.秦朝厉行法治,出现了一个整齐划一的新局面,把我国的封建社会推上更高的阶段,这无疑地是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的.但如果因为当时地主阶级是处在上升阶段,就说秦朝只有法治,而彻底“反儒”;只有革新精神,而忽视其保守、落后的一面,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本文拟从当时儒学的地位和统治阶级的保守、落后倾向来论述这些问题.(一)关于儒学的地位问题.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直到秦朝统一中国,以至它的覆亡,都是法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不过,儒家思想并没有一概被摈弃.从儒家所处的政治地位来说,在吕不韦执政时期,儒家同其他各家各派一样,受到统治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 广东图书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现在开幕。这次代表大会是在省社联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佛山市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召开的。省社联副秘书长梁渭雄同志在百忙中,今天特地拔冗到会指导,这对开好这次代表大会是很大的鼓舞。莅临今天大会的还有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家荣、佛山市文化局副局长谭锡和佛山市图书馆馆长何宝珍、副馆长朱国泽等同志,让我们对省社联领导、佛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馆领导同志的光临表示衷心的谢意和热烈的欢迎。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除原第三届理事会的理事外,还有来自广州市三大系统图书馆和深圳、湛江、汕头、茂名等城市的会员代表,直至今天大会开始为止,已报到的代表总共64人。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是一个暴兴的国家.秦人文化原来很落后,直到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记事”(《史记·秦本纪》).由于秦人先世历史模糊,而又僻处西陲,因而学者对于秦人早期史迹与其文化来历有所争议.本文拟就秦人早期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的特点,作粗浅的论述.关于秦族的来历问题有人认为秦人原是西方戎族.这在古史上似有些根据,但实有可议之处.《史记·六国年表序》说:“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夷翟.”《史记·秦本纪》又说:“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这一类记述,用“宾之”、“比于”、“遇之”这样的字眼,只是说明东方(泛指我国中原以及东部地区.下仿此.)各  相似文献   
7.
县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县制的起源与演变,前人已多所论述,近来学术界亦发表了一些论文.但看法尚不一致.本文拟根据古史资料及前人著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出现了新局面.当时所采取的措施与其实际效果,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以往,学术界对秦代的政治、经济论述较多,但对文化教育方面则未给予充分的评价.本文拟就有关秦代教育的若干问题,作概括的论述,以期引起适当的注意.一、焚书、坑儒的问题讲到秦代教育,自然首先要谈到焚书、坑儒.因为这是有关学术政策和教育政策上的大事件.对于这两桩历史上的大事,两千年来学者们的评论很多;对于焚书与坑儒的真相,已逐渐清楚.在这里作者拟作进一步的辨析.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仆射周青臣对始皇歌功颂德,而博士淳于越却以“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的观点来对废除封国制提出非议.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丞相李斯提出焚书与禁私学,得到始皇批准实行.这是由政治制度问题引起思想问题的争论.更进一步引起统治者对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教育制度、教材教法)进行改革,采取严厉的措施.对于李斯所说的一番话,有细读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常言当今之世是“信息世界”。在“四化”建设中,既要掌握住现代的,目前的信息,又不能不重视历史的信息。历史档案资料中的信息的利用,其重要意义已为众所周知。我国有浩瀚的方志,其中贮存着丰富的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能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