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者出手必须要快,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者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者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身入。就是不能当“屁股太沉”的记者,热衷于跑会议、要材料,从来或很少下基层,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要材料,指挥通讯员干这干那,或者干脆剽窃通讯员的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即使到了基层,也是不愿意到艰苦的生产一线,…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打交道离不开提问。一个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提问者。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政治水平、社会阅历经验、学识、机智、口才等融会在提问中,让采访对象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记者才能顺利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一个高明的提问者,要讲究提问的方式,也就是提问的艺术性。首先要避开在提问中的误区。记者采访时提问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记者的问题太简单机械,一问一答像审问,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出现冷场的情况。二是当采访对象谈了情况后,记者由于准备不足,提不出新的问题,只好草…  相似文献   
3.
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新闻报道的新闻线索开始的,记者采访报道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能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采访的方向,记者能否及时了解掌握新闻线索,判断新闻线索的价值,迅速确定新闻选题,是记者采写报道的关键。那么,记者应如何甄别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4.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者出手必须要快,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者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  相似文献   
5.
记者作为新闻的“采撷者”,每天奔忙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和不同的采访对象接触,采集着不同的新闻.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讯。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和受访者即被采访对象打交道,对记者来说,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把握好采访时的进度,以使自己的采访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它是一篇稿件是否出彩的关键。这里就对如何搞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今信息世界,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说到底是一种新闻资源的竞争。哪家媒体更能赢得读者的眼球,就能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空间,因此这就要求媒体的记者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新闻,特别是对已有的新闻资源更要珍惜,从别人忽略的情况中发现亮点。今年5月16日晚,平顶山市建设街发生了一起勇斗歹徒的事件,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职工谢双斌和儿子谢龙———一名不满16岁的初中生,勇斗3名抢劫的歹徒双双负伤。事情发生后,热心的邻居有的找车,有的拿钱,连夜把他们送到医院。第二天上午,记者接到消息后首先赶到了谢龙所在的平煤三中。这里面有…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这句话辩证地阐释了新闻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刻地揭示了新闻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对新闻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9.
齐金喜 《新闻三昧》2007,(11):30-31
当前,新闻故事化正在成为媒体的一种倾向和潮流。故事化的新闻把新闻的价值体现在新闻故事的传播过程中,在找准既符合报纸定位和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