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特殊的身世道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齐钢 《东南传播》2011,(11):1-5
台湾电影研究虽然一直较为薄弱,但经过学界多年努力还是有所发展,不论是台湾电影史、电影导演、新电影还是华语框架下的台湾电影研究,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比较大陆和港台学者的台湾电影研究,可以发现双方不同的兴趣偏好。尽管台湾电影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通过梳理台湾电影研究脉络,我们认为台湾电影研究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3.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身世遭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 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中国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变迁中呈现出游戏式与反抗式两种类型.游戏式着重于用后现代的修辞手法取得娱乐的商业目的,反抗式分两种,一种主要依靠电影情节表达后现代消解的哲学理念,一种以叙述和结构的创新实践后现代主张的非连续、不确定及对永恒的怀疑,作为内容的补充,这是现代主义的延伸.游戏式是大众文化,反抗式是精英文化,中国电影呈现了多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都市女性的亚文化生存与私人化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记忆在现实中的褪变,加剧了90年代女性另类作家对边缘存在的无限渴望与想象,同时也导致了情感宣泄的非理性、反道德的色彩,因而她们的写作丧失了理性批判与提升.尽管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情感的匮乏又使她们缺乏创作的激情,有时她们甚至不能叙述一个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对自身经验的过分倚重,反复的书写已经将她们为数不多的经验、有限的阅历削平.对她们而言,确立独具个性理解的文学观念成为了一件迫切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惯于描写一群被时代所遗弃的流放之人,写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寂寞情怀、人生晚景以及在中西化冲突中的困惑,从而表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赋予小说悲凉意蕴;白先勇的人生经历和对传统化的偏爱是他小说的悲凉之源,对传统化的过分沉迷使其小说未能达到悲剧的高度;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渲染小说的悲美。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生长于吴越民间,吴越民风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吴越民间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使他的小说充满乡间田野想象,表现出对乡村社会伦理的主观偏爱;吴越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使他注重表达两性和谐的家庭生活,而吴越民间疏离政治的生存之道使郁达夫笔下的人物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向往宁静悠远的乡村生活,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吴越民间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婆媳伦理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微草堂笔记》中描述的婆媳关系主要可概括为孝可通神、不孝受报、媳妇受冤及"孝可不贞"等类型。纪昀的叙述真实简洁却又富含幻化的鬼神色彩,其议论"厉而有情"、开通洞达;从中可见纪昀对婆媳伦理的独到见解,及当时文人试图在情理之中找到伦理平衡点而不可得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