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在课后     
乔万敏 《大观周刊》2011,(43):59-59
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安全隐患的成因、危害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社会主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大学生安全隐患的成因与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4.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从分析政治明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定位,揭示了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迄今为止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先后下达了七个,虽说这七个一号文件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始终是其中一再强调的关键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第一步改革与发展之所以成功,根本动力在于以土地两权分离、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的适时变革与适度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之所以再次成为社会各界与中央关注的焦点,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严重掣肘,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相对滞后与农村土地制度运行的不协调。可见,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已成为一种必然。青年学者、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冯继康教授的《“三农”难题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一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面世的。本书以新视角、新思维,对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见解与观点,是近几年研究“三农”问题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依笔者之见,其创新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7.
和谐德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万敏  邢亮 《教育探索》2006,(10):95-97
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谐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增强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构建和谐德育必须实现德育定位、目标、内容、原则、方式、环境、评价等德育过程诸要素的相对统一、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高校审计队伍的实际,就如何培养高校审计人员的战略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阐述。首先。应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提高政治上的战略性思维能力,明确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职能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其次要强化政治意识、宏观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一问题涉及两个关键词:一是“人”,二是“本”。高校必须准确、全面、科学地把握“人”与“本”的基本内涵,认清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惠及师生的基本思路,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师资,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的建设只能够具有重要作用。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推动学生社团的发展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