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雪芹和布朗特加的小说揭示了人物与死亡抗争中的种种性格特点,并以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神话及隐喻,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小说中表现的怪诞情况:马德琳死而复生,厄舍古屋轰然倒塌,让小说获得了隐喻性。倒退和回归现象的象征性的人生历程看成他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和爱伦.坡两位作家皆从美学角度描述景物,他们强调天然和谐为造园的基本原则。景物之自然美显示世外桃源的社会美。景物美与人物美融为一体,具有虚实相生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4.
《莫蕾拉》是一个记述轮回的故事,灵魂从一个人的肉体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精神开始处于一种一致的无意识状态,一种原始的完整性包围了一切对立物。在发展过程与统一—分裂—再结合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相对应关系。莫蕾娜对菲希特、谢林、毕达哥拉斯哲学的关注使她坚定了相信一种更大的统一,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我们自己的同一性。小说描绘了在创造性的神秘主义和精神错乱之间、在个性化和放荡之间产生的一种异常微妙但又非常真实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侦探小说为爱伦·坡所开创 ,现在仍未突破他所创建的这一模式 ;边境侦探、城市侦探和硬汉派侦探 ,是侦探小说不同类型的主人公 ,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美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侦探的智慧和侠义的英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6.
本文涉及《近与远》人物出世修持,从世俗的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最后进入涅?境地。在小说中,迈尔斯准确地把握了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件组成的故事。很显然,故事与死亡、发疯及恐怖传统的哥特式主题有关。厄舍古怪的画里也许有埋葬马德琳的一座坟墓。然而坡应用理性来加强非理性的作用。故事第一部分的心理主题刚好在第二部分对称地重复出现。也许接着是成对和加倍成对恐惧主题最清晰的线索。梦幻形象联系并增强潜意识情节。故事中的鬼魂在心理上,既表现外在的超自然的层面上,也表现在其他的意义模式中。  相似文献   
8.
坡的小说中密码的破译全靠主人公非凡的理智和逻辑推理能力,符号可能发生变化的性质在不断地暗示。金甲虫着重说明,语词与语词所指的对象之间关系的随意性。主人公所承担的任务有双重的困难;他不仅得使语言具有不可靠性且得发现文本的意义。他解码的文本在现象上最后重合预示,在一定地点瞭望,决不能换地方。坡为读者设计了一种"故弄玄虚"的把戏,它提供解读的一次欺骗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本身的色彩琳琅满目,反映在《红楼梦》和坡作品中的色彩也是五彩缤纷的,是构成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色彩表现在书名上,也运用于象征、心理和色彩的调配等艺术方法上,色彩描绘亦即作者审美思想之展示。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的犯罪与犯罪学家对犯罪作为关注是一致的,他们也都注意到犯罪的心理活动。但一是艺术,一为科学,故其表现和研究的方法也不同,两者对犯罪的观念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文学和犯罪学都是社会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是独立科学又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