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佛教中含有丰富又独特的生态观,缘起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使人类的内心欲望过度膨胀,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开垦,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因此,要攻克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的内心欲望,从意识着手,树立正确的生态思想。以缘起论为基础,佛教中的平等观、慈悲观和生命观等阐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关系,提出了众生平等、戒杀护生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生态伦理思想。学习和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合人文精神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价值.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儒家和合人文精神,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人际关系、校园环境、校园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建设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有效对策,以提高高校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大学生确立并实践生态文明消费观,建立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而生态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大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等院校生态校园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作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无疑给我国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尤为必要。笔者拟就新形势下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及理想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发表浅见。  相似文献   
6.
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承丰富的传统和谐文化。包括继承传统和谐的思维方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及个人身心和谐等内容,还有通过完善人格、实施仁政、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诚实守信等达到和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对生态文化的感知、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齐的内容主要是,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的教育、生态伦理基本原则及其规范的引导和绿色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多途径开展培育生态文化素养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化的情感.自觉提高生态文化素养,促进其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