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冯新瑞 《中国德育》2012,(20):43-43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安市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西安市教育局成为合同中的甲方,作为乙方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正式介入,评价的重点是针对择校热、小升初、减负等焦点问题实施的教育改革措施。我国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的评价,属于自己评价自己,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并实施的三级管理的课程。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不容乐观,课程开设尚未达到常态化,课程实施举步维艰,有效性亟待提高。为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文件,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督导与管理,学校要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是促进活动主题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着力推动各中小学校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自2001年作为国家的必修课程在实验区实验,直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已有10多年的时间。这门新课程在学校实施的状况如何?是否达到了课程设计的预期目标?本研究拟在2007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9省市的实证调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新开设的必修课程,从2001年在部分实验区开始实验到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进,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时间。从全国范围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开设和实施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有完善的课程规划和稳定的师资,其课程的实施已从“常态”走向了“有效”,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服务是落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历练劳动能力等育人价值.在分析社会服务在中小学实施现状及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提出丰富社会服务的实施内容、规范社会服务的实施环节、建立社会服务的保障机制等策略,使社会服务能真正落实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