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战争已经过去61周年了,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著下此文。本文论述了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包括那些具有军国主义思想、野心的天皇、军人等人的战争体验。但真正的战争体验是亚洲及整个地球上牺牲者的体验,战争对他们无异于牺牲、痛苦、灾难,这对日本平民来说亦如此。做为中国的青年学生,我们既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还要不断的反省,以史为鉴,从中汲取教训,来维护全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极为软弱,对列强屈辱妥协;日本推行强硬的侵略政策。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国内停止了对华政策的争论,政府与军部一致推行强硬的扩大侵略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从不谙世事的幼童到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在成长的历程中无时不受到老师的教导和培育。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用“蜡烛”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用“园丁”歌颂教师的辛勤耕耘。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几位对自己帮助特别大、影响最为深刻的老师,安井三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给我巨大影响和帮助的人。与安井老师相识是在1989年10月,那时我被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现在的教育部)派遣到日本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我的留学单位是日本国立神户大学,…  相似文献   
4.
试析东亚联盟论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联盟论是日本人石原莞尔提出的侵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鼓吹将东亚各国经济纳入日本战争需要的轨道,实现所谓“经济一体化”;其第一步是使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化,然后是利用汪伪政权掠夺中国广大内地的资源,再后是“开发”南洋各国,最终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统制主义经济体制。东亚联盟论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日本妄图获得足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有历史特点,又有思想理论的特征和教育意义,而且是大学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最为学生所“熟知”的。要提高该课的教学效果和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和认知程度,创新教学手段,通过讲演、辩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在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彻底抛弃了协调外交,全力推进大陆政策。日本知识分子自发组织成立了国策研究机构———昭和研究会,该会集结了日本知识界的精英,在近卫组阁、近卫内阁制定和调整对华政策方面贡献了智慧。卢沟桥事变后,昭和研究会提出了协同主义理论,要以协同主义来取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改变中国政府的对日抗战政策,为建设东亚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昭和研究会的协同主义理论以实现日本独霸东亚为目的,与日本军部明火执仗的武力侵略中国并无二致。这一理论最终随着日本战败而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7.
随笔之于作文,犹如跬步之积,小流之聚。随笔当然要心随物动,感自心生,但片面地让学生随意铺排,每天如同记写日记一般去写,既显枯燥,也没有什么实效。笔者认为,要让"随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结合高考作文的要求,点对式进行演练。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基本认识,其形成和演变是中日两国国力以及在东亚政治舞台上角色转换的真实反映。以"脱亚论"和"亚洲一体论"为代表的两种中国观是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们对近代以后日本的政治目标、国际战略、对外政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可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窥见其踪影。探讨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进,对于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认为人应该心存感激。常怀感激之情,人就会知足,感到幸福,不易心理失衡,进入“知足者常乐”的达观境界。心理健康者大都怀有一颗感激之心。我以为人生要活得有情趣,活得精彩,仅心存感激尚不够,人还需要一种状态,那就是“感动”。  相似文献   
10.
悦纳遗憾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成功,追求人生、事业的完美。然而,在我们付出巨大努力追求完美的时候,完美似乎又永远可望而不可及,我们不喜欢的“遗憾”二字却时时伴随左右。遗憾是令人生厌的字眼,所有的人都希望遗憾离自己远远的,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没有遗憾,但遗憾却总是挥之不去。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在被遗憾所困扰,被遗憾折磨得寝食难安!考试不及格是遗憾,及格了没有取得优秀是遗憾;没有考上大学是遗憾,上了大学却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或专业也是遗憾;职称评定外语没有达到标准是遗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线”了,却因没有名额未能晋升是遗憾;一相情愿的单相思是遗憾,有情人天各一方也是遗憾……,遗憾意味着缺失、挫折,遗憾使人心情郁闷,难怪人们差不多都不喜欢遗憾,甚至诅咒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