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和幸福感有着自身的丰富内涵,培育积极心理,建设幸福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建设幸福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幸福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学校要倡导“心本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各地中小学轰轰烈烈地掀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但都停留在普及和推动的阶段层面,很少从教育理论的深度予以探究。我们认为,要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和地位作用,必须倡导"心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4.
彰显校园心理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意义 心理环境指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行为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事实.所谓校园心理环境通常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是校园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总和.这个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身心发展,甚至是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产生心理影响和行为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德育评定体系出发,与智育、体育评定形式比较,分析当前德育评定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根本原因,指出由于评定方式的不科学,从而影响德育评定的效果和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提出抓好“德育评定”这个突破口,力求使德育评定从现在的“全面评语式”转向“分类评分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道德形成与表现,是道德表象内化和表征外显的心理过程,道德表象内化的形式和强度决定人的道德水平,道德表征外显类型和表现决定人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要根据道德形成的过程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要重要育人的环境氛围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理论十分注重管理质量,它研究管理的有效性,强调管理的最佳效能,提出“管理逆效应理论”。管理学理论揭示,管理是一个围绕着既定的决策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的监控过程。所谓管理逆效应作用,是指监控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未能起到实现目标效果,甚至妨碍目标效果的实现。从跨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高度来看,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越来越高,管理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格,它要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要不断更新,管理内容要适应对世纪需要,管理手段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作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和管理两…  相似文献   
8.
一、新时期社会道德的构成特点  所谓新时期社会道德是特指信息时代以来我国社会道德现象的总体状况 ,包括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内容准则、道德行为和道德教育的状况。信息时代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道德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1 社会道德背景全球化 ,社会道德环境复杂化一是世界经济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在高科技的带动下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经济高速发展 ,形成了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跨国经济为特色的全球一体化现代经济。全球性经济为东西方文化和道德的交融、集结和沿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生本德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动因,从德育理念、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学校“生本德育“的实质和作用,并提出了当前学校德育必须实施“生本德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内化表征及表象外显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和稳定 ,就比较难于改变。道德形成过程是社会共同的“准则和规范”在心理上的内化表征及表象外显的过程 ,内化得越深 ,道德就越稳定。内化过程实质上是道德事物在人脑中的“模仿、整合→再认、转化→存贮、再现”的心理表征过程 ,也是道德内化表征形式及表象外显形式相互间的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为了表述方便 ,本文分别给予探讨 :一、道德的内化表征形式分析所谓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心理上的感知反映。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