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均有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商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税征收是宋代国家在财计上对商业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赋税结构发生根本历史性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政策体现,它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国家在商业政策导向上已经转变了前代社会政府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排斥私商经营的做法.宋政府对商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强制”而非“超经济强制”,国家统制商业的方式从直接变成了间接,通过征收商税,允许私营商业发展、旨在瓜分商业利润.而整个两宋时期商税征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宋代国家与商业、商人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和顺图书馆有"文化之津"、"民智泉源"、"馆媲谟觞"的称号,滋养出以中原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翡翠文化为内涵的和顺文化。而和顺文化具有时代性、共生性、开放性、和谐性等生态文化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其社会发展进程远比内地缓慢得多,元“大一统”后,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认识到了云南在全国的国防、经济地位,从而加强了云南的边疆建设.明末陈用宾主政云南巡抚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不仅对云南的边疆国防极为重视,而且大力发展边疆经济,构建边疆文化,为云南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亘古有之,探其原因既有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古老贸易通道,又有缅甸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资源,还有清朝征缅战争的失利,更有晚清民初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因此,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众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的浪潮,或定居缅甸成为华侨,或成为往返于腾缅两地的季节性“候鸟式”务工人员,从而促动了缅甸、腾冲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内核"是指对现代化动力的认识、道路模式的选择,现代化的"基点"则是动态的过程,包括态度、信念、动力、变迁等方面,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在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进行的,地处云南西部边陲的腾冲成为近代云南边疆地区现代化的缩影。亦侨亦商的腾冲侨商,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倡导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尝试工业化;培育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创造内在动力,同时,保持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化创造外在动力,为云南边疆地区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6.
昔时视为徼外的怒江流域,近代处于社会经济急剧转型的前沿阵地,“欧风美雨”剧烈地冲击怒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程,怒江中游地区逐渐卷入经济全球化之列,农村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个经济生活被市场“无形之手”所左右;滇缅印之间的互补性物流业亦呈现繁荣锦簇之景象;地区性、季节性务工人员呈“候鸟式”迁徙于滇缅之间,往来不息;国防经济因战时特殊时期抑显突出,极大刺激了怒江中游地区消费服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内核"是指对现代化动力的认识、道路模式的选择,现代化的"基点"则是动态的过程,包括态度、信念、动力、变迁等方面,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在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进行的,地处云南西部边陲的腾冲成为近代云南边疆地区现代化的缩影。亦侨亦商的腾冲侨商,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倡导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尝试工业化;培育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创造内在动力,同时,保持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化创造外在动力,为云南边疆地区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始于四川成都,贯穿云南东西方向,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蜀身毒道"。学者习惯上把云南、缅甸境内的这段通道称之为"滇缅商路"。内地商人循此商路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一方面,他们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购买缅甸的棉花、印度洋的"海货",互通有无,活跃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滇缅商路不仅是一条繁荣滇缅贸易市场不可或缺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之路,还是一条吸纳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路,具有承载物质流动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哀牢区域本无汉族。先秦时期,我国内地汉族先民开始移民到哀牢区域,于汉晋时期哀牢区域出现汉族移民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汉族移民以政治落籍移民、战争落籍移民和工商业落籍移民为最多。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始于四川成都,贯穿云南东西方向,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蜀身毒道”。学者习惯上把云南、缅甸境内的这段通道称之为“滇缅商路”。内地商人循此商路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一方面,他们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购买缅甸的棉花、印度洋的“海货”,互通有无,活跃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滇缅商路不仅是一条繁荣滇缅贸易市场不可或缺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之路,还是一条吸纳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路,具有承载物质流动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