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西方化”是伴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长期发酵逐渐升级演化为一种“迷思”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通过对时间属性、空间属性、价值属性和总体属性的四重理论把握,都充分表明“现代化≠西方化”。立足中国实际,中国式现代化更是用实践彻底地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深刻透析“现代化=西方化”这一迷思的生成演化、内在悖论对于看清这一“迷思”的实质,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合理性、主体性和超越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不少问题,导致其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以及成绩考核指标等方面探寻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益引导,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利益,维护正当利益;应引导人们提升自身的利益追求,实现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和谐互动;应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互动发展,协调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应建立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努力消除不公平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史,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历史范本。理性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维护与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使命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现实挑战的形势使然,是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观念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守职业角色底线,要具备把控方向的前瞻意识,要将先进思想引领与"底线教育"有机结合,将"底线思维"践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及政治学、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了依法治国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基本取向以及转变的基本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新的概念。近两年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在研究深度推进中也面临诸多理论困惑。这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逻辑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核心”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的认识,等等。澄清这些问题,无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的深度推进,还是从实践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方面,有维护主流文化、批判异质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整合多元文化和创造先进文化五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营造党群关系建设的政治环境、夯实党群关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巩固党群关系建设的思想基础、强化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保障等措施加强党群关系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中央苏区时期的党群关系建设不仅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进增强了动力,也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辅导员选拔培养的四个基本模式,其基本经验是:注重辅导员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注重对高校辅导员学历的提升。但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仍有明显的不足,因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的制度创新,构建一套科学、成熟、稳定的辅导员选拔培养机制是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