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解相似三角形问题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关立,周嘉华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中,往往会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和图形。在解题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都用到整个图形,而只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图形往往是开始研究过的“基本图形”和“特征图形”。复杂图形是这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化学发展的催化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化学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其中除因世界大战等原因,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年没有颁奖外,已有134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国家分布见附表)诺贝尔化学奖已成为公认的化学研究中最突出的成就奖。获奖  相似文献   
3.
1657年的一天,天气晴朗。德国马格德堡的市民兴致勃勃地涌向广场。在前不久战争纷乱的年代,市民到广场集合就意味着战斗的动员。今天情况却不是这样。他们是来观看他们尊敬的市长奥托·格里凯即将表演的一次科学实验。本来,科学实验这个概念对广大市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但是聪明、能干的格里凯几次魔术般的表演,使大家大开眼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这次表演的节目更是离奇,所以谁也不愿错过这一机会。广场中央,放着一对直径都是20时的特制空心青铜半球。这两个半球的边缘经过仔细的加工,彼此接合在一起能密不透气。在两个半球的顶端各有一个铸好的耳环,在其中一个半球上还有一个带活塞开关的出气孔。这就是后来世界闻名的马格德堡  相似文献   
4.
德国人尤斯图斯·封·李比希(1803—1873)是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他在有机化学领域内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无论在有机分析,还是在有机结构理论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农业化学和生理化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在他的提议下,化肥开始应用在农业中。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在吉森创办的化学实验室是德国第一个系统地进行实际训练的化学实验室,在当时的欧洲也是第一流的。在化学教育中,他特别强调掌握实际的实验技术,因此在他几十年注重实践,循循善诱的教导下,为德国和欧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学家。作为师长,他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他对别人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的过失也从不放过。大有闻过则喜的高尚品行。李比希的这些性格,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认真作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下面写的,就是在他年青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使他终生引以为诫。在李比希工作室一个十分显眼的地方,保存着  相似文献   
5.
氧气的发现     
氧气的发现,在化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氧是地球上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元素,是自然界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而且还在于氧的发现使化学理论发生革命,宣告了统治化学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的破产。自古以来,燃烧现象一直是人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变化。五十万年前,原始人就掌握了火。但是,火的实质是什么?长期以来,无论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还是中国古代的五行说,直到中世纪的炼丹或炼金理论,都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一六七三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对几种金属进行煅烧实验。他发现这些金属在煅烧  相似文献   
6.
培里肯实验     
假如有人问:水可以转化为土吗?你一定会发笑:这怎么可能呢!可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不少人相信水可以转化为土,还有人用实验来证明呢。这种观点最早是古希腊一个名叫泰勒斯的学者提出的。公元前六世纪,人们在讨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时,泰勒斯认为水是最原始的东西,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的。他还设想:大地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圆盘,天上也有水,所以会下雨。这种看法,遭到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