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过程性评价与课堂教学需要相互融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要保证评价的目标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其次是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所有行为与反应都视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个人发展进程的最真实素材,及时加以收集、解释和反馈;最后是以这些素材为基础,做出课堂教学调控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了较显著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旧的教育教学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还不完善,这使"课程改革的操作者——教师"[1]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对此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程度。本文通过对潮州、揭阳和汕头三市12所高中的554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性别、城乡、教龄、学历、职称和授课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真正基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对开放性试题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而蓬勃发展。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应该从试题的命制、使用、评分及对评分结果的解释这四个方面进行,但目前的研究视域过于狭窄,只注重讨论试题如何命制、如何评分,而试题的使用及评分结果的解释则被忽略。因此,后两者应该成为今后研究开放性试题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省潮汕地区三市乡镇高中教师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适应状况与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三市乡镇高中教师对于新课程的适应正处于由适应困难向适应良好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揭阳、汕头两市高中教师的适应状况较为明显。为提高高中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应进一步改变教师对新课程的抗拒或逃避态度,努力使教师由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改变,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改善课程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5.
比格斯的“互动——发展”式教学观提倡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收获阶段,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大要素。以此为基础可以建构出一个“三阶段、四维度”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众多环节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而且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又影响着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粤东地区四市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状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粤东四市的高中教师总体上正处于"适应困难"与"适应良好"之间的过渡性反应阶段。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素质,是进一步改善高中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中政治开放性试题的SOLO评分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性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结论,试题的条件、方法与结论之间也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得传统的"采点给分"的评分方式不能与之相适应,这无疑影响了开放性试题的广泛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SOLO分类评分法为基础,通过收集学生高中某道政治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及教师对这些答案的评价,分析学生回答开放性试题时的典型反应方式,建构了适用于高中政治开放性试题的四维度、五水平的SOLO评分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东省潮汕地区三市乡镇高中教师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适应状况与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三市乡镇高中教师对于新课程的适应正处于由适应困难向适应良好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揭阳、汕头两市高中教师的适应状况较为明显。为提高高中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应进一步改变教师对新课程的抗拒或逃避态度,努力使教师由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改变,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改善课程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