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阅读新闻要与阅读其它文章有所区别。不能象读散文那样细细品味它的意境,挖掘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也不能象读名家名篇那样“咬文嚼字”,体会其中奥妙。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它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新闻的重点在于“新”,反映及时,报道迅速。那么,要求读者也应及时、迅速的了解所发生的事实。我国每天出版成百上千张报刊,为在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一、《珍珠》这篇说明文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二、《珍珠》这课书是怎样围绕说明重点选择材料的? 三、“天然珍珠的形成”,“人工养殖珍珠”、“珍珠的用途”三部分内容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四、每一部分说明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 除了以上四个问题外,还要注意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按以上四个问题进行阅读,就能从整体到局部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基本内容。【阅读入门指津】一、《珍珠》这篇说明文的重点,在于告诉人们怎样人工养殖珍珠。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起码要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即对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为什么?即明确文章发表的目的和动机;第三个问题是学习文章是怎样写作的.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丈内容。 1、仟么叫仿生学?  相似文献   
4.
本引用生命科学“杂交优势”这一概念来论述化问题,指出东西方化也需“杂交”。东西方化系统建立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基础上,具有广泛诉互补性,“杂交”可以利用对方化的互补因素,提供新的视角,产生新的“基因”,发挥更大的能量,华夏化作为我们的母全化,博大精深,应大力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任何教改的探索和尝试都是值得欢迎和学习的,任何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这是因为我把语文教学看作一个历史过程,它是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不会出现"包治百病的良方"的终极方案的.无论是"八步教学法"还是"读议讲练"教学法,无论是"导读法"还是"六步教学法",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都应该认真学习和吸取;张必锟老师教学上的"点拨",就是发扬了孔夫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法,其效果很好.即便是传统的串讲式,或知识传授式也不该一概否定.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反映在学生身上的,他们有没有收获,长没长出息;有多大收获,长多少出息,这对于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来说应该有个大致的估计.这个估计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对教材的分析,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承受能力的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谈谈虚和实的关系》节选自吕叔湘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吕叔湘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当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他有资格有能力也有权力指导我国的语言研究,他从总体上把握着中国语言学界学术研究的状况,并能高屋建瓴地分析在学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正是针对语言研究中所存在的一种倾向——重视理论研究,忽视观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把下列作家及其作品(课文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标明朝代)填入表格内。朱自清屈原李清照陶渊明王昌龄姚鼐郭沫若龚自珍蒲松龄文天祥施耐庵关汉卿苏轼柳宗元欧阳修黄宗羲孙武鲁迅范晔司马光茅盾司马迁徐宏祖郦道元范仲淹孟轲陆游贾谊韩愈老舍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写说明文要“言之有序”,读说明文,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序”,才能掌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海光》首先要掌握这篇文章的说明次序。有两道阅读思考题: 一、《海光》的整体结构如何?它是怎样按事理安排逻辑顺序的? 二、每节说明的逻辑顺序有什么特点,各层次间是怎样关联的? 其次,对于人们生疏事物的说明,往往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阅读时认真体会比喻说明对于说明事物的特点所起的作用。【阅读入门指津】这是篇说明海里发光现象的文章。读者中可能有人见过海里的发光现象,而大多数读者没有见到过,那么要向人们介绍“海光”,首先要说明海光是个什么样子。用“绚丽的海光”这个标题,鲜明而引人注目。先说明了海光是什么样子,那么下一步就该说这光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东西在发光,这是紧接着海光现象而产生的疑问,用“光从哪里来”这样的标题进行说明,顺理成章。当说明了这些光是海洋中的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进行说明文写作基础的强化训练?理由如次:历年高考中有关说明文的阅读及写作题目有所增加.八三年高考作文是一幅漫画,"这下边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要求写一段300字的说明文;八四年高考中阅读题,是摩根《古代社会》选段,那是一段典型的事理性说明文;八五年高考作文,给光明日报的信,反映一个地区污染问题,其中大部分是说明文字;八六年高考作文题,给的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说明文.社会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是说明文.填写个人简历,介绍商品,传授知识,回答询问,标写广告,  相似文献   
10.
感想是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映。感想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次抽象,也就是说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它是直观产生的理性认识,是较为纯净的认识。因此,这类的作文往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真。这节感想型作文,从内容训练上选用三组,一是生活中的感悟;一是读书的感想;一是对事物的联想。[写作技法指津]写生活中的感悟,首选要有生活。何其芳的诗中写道:生活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选自《夜歌》)我们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的“宝藏”。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大事或小事,都要用脑筋想一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