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如何在教科书中撰写异国的历史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题材。在冷战时期,苏联教科书中写道:在美国,至今还有人贩卖黑奴;而美国的教材,则把共产主义描绘成魔鬼,还绘声绘色地说,在苏联,甚至连奶牛也没有自由,从不允许在野外吃草。 笔者认为,不带偏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介绍异国情况,是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史实不是任人打扮的少女,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为了个别人或政党的利益而美化或丑化它。 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国家机构对教科书的审查制度在不同程度上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需求,即此书是否有人买。自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德国人是加害者,犹太人是受害者。而当今,许多德国人认为,以色列的犹太人是加害者,巴勒斯坦人是受害者。为什么犹太人的角色在德国人眼中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大屠杀的历史教训使犹太人从受害者的角色变成了加害者。当今,德国人、犹太人、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中国谚语来概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里的蛇无疑是指德国人,被蛇咬的人不言而喻是犹太人,井绳指的是巴勒斯坦人。由于犹太人几乎被毒蛇咬死,因此,他们不是十年,而是几十年怕井绳。自从2 0 0 1年9.1 1事件以来,以色列政府总理沙龙把中东的冲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