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湖南省常德县龙潭庵中学杨明森问) 答:袁世凯称“中华帝国皇帝”的日期是1916年元旦。1915年12月12日他接受“推戴书”,12月13日受“百官朝贺”,但这两个日子不能算他称帝的开始之日。他本来在12月31日下令从明年元旦起改为“洪宪”元年,并准备于元旦登基”。然而1916年元旦未能“登基大典”,其后又先后决定于2月6日、2月9日及2月20日举行,也因“外交之困难”、“滇战之发生”而落空。不过,袁世凯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北的猖撅走私,是它侵华政策的产物和侵占华北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华北。同时积极实现对华北的侵占,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动用武力、玩弄骗术,培植和策动第五纵队进行分裂、颠覆、暴动以及大搞“独立”、“自治”等丑剧的同时指使大批日鲜浪人在华北进行猖撅的走私活动,妄图扰乱中国金融、动摇中国财政、摧残中国民族工业、破坏中国海关行政统一,配合其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活动来实现对华北的侵占。  相似文献   
3.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效果,值得探讨。本文就其币改原因、内容、效果作如下浅述。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一年之间就侵占了半个中国。太平洋战争和大东亚战争激起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坚决反抗,特别是华北军民在敌后给其有力的打击,威胁着日寇在华北的统治。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日寇除进行政治压迫、军事进攻、外交讹诈外,还利用宗教进行欺骗宣传,奴化中国人民的思想,破坏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索。一日寇对华北中华基督教团的控制和利用是由日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用武力推行“大陆政策”的开端,即田中奏折提出的“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然而这一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日战争前夕天津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转嫁自身的经济危机和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趁我国内新旧军阀混战不已、阶级斗争激烈和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之后,又不断对我进行军事进攻、政治渗透和经济掠夺。天津市的纺织工业是日本垄断集团兼并掠夺的重点对象之一,现提供若干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中国史学会、北京史学会、日本史学会、山东大学及中国现代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先后于今年六、七月间在北京、济南、青岛等地举办学术讨论会。现将罗宝轩、姚洪卓等同志撰写的各次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同时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华北伪政权是完全按照日本军政当局的意图建立的,而且是由日本特务机关一手操办的。 关于建立华北伪政权,日本军政朝野要人早有议论,“七·七”事变后,组建傀儡政权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日本关东军于1937年8月14日抛出的《对时局处理纲要》,提出了组建华北伪政权的框架。它设想,“华北政权大致以五省(晋、冀、鲁、绥、察——作者)自治为最终目标,先将河北及山东二省(将来包括山西)组成一个政权。另将察南、察北合外建立一个政权。前者设于北平,后者设于张家口”。为炮制华北伪政权,日本华北方面军成立了特务部,命喜多诚一为部长,专司其事。喜多受命后,四处物色人选,拼凑了一个以王克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