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近代以来,精英文化随着"救亡"运动的兴起与推进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英文化在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分离的同时,也开始自身的嬗变。由于历史的特殊性,精英文化的发展既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又与现代化的展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考察精英文化的发展进程,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史上,对宗教的探讨大体存在两条路径,一种是理性主义的,沿着这条路线,宗教问题就被置于社会批判的框架之内,宗教也就成为批判的对象了;另一种是非理性主义的,在此视域中,宗教作为信仰而存在,其存在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我们当前的现实而论,在双重视野下对宗教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初叶,梁漱溟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反思,基于对一些文化观念的批判,他从理论层面上界定了文化的内涵,并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这些思想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探讨了精神科学领域中的真理问题.此一真理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真理,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主体性、无限性和开放性。伽达默尔着眼于真理与艺术、历史及语言的关系之梳理,来揭示主体对真理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论误解     
在诠释学传统中,误解仅具有消极的意义。然而,从误解的产生及诠释学对误解的批判角度来深入考察误解,我们会发现创造性的误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诠释学领域中,各种诠释学理论相互冲突,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利科立足西方哲学传统,通过现象学、语义学与反思环节,对诠释学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公断,解答了解释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逻辑,它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说,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因,“分合”交替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文化重建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而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不断推动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西方诠释学中,利科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传统诠释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语义学、精神分析与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成果,以反思作为中心线形成了自己的诠释学思想。从总体上看,利科诠释学思想历经了现象学诠释学、文本诠释学、自我诠释学三个阶段,但这个三阶段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利科诠释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其他领域相比,文化领域却相对滞后,甚至文化的某些方面中出现了乱象。因此,通过对当前文化现状的透视,为当前文化摆脱困境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势在必行。同样,它对我们当前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是社会应当面对的主题,然而,救亡与启蒙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历史地看,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化,救亡催生了启蒙,但接下来,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推动,启蒙暂时超越了救亡,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又使得救亡再次压倒了启蒙,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们的双重变奏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