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现代性是一个有多重内涵的理论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借此思想场域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现实,发掘在化艺术领域进行政治抵抗的思想资源。政治化与审美化的共谋与张力,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现代性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理论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与普遍接受,成为连接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特殊纽带,从文艺实践的非审美解析到文艺理论定义的多重视角,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始终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本文试图从理论叙述模式、理论阐释的矛盾及研究的多重视角几方面,对现实主义范畴在美学与政治视域达成和解的可能性作一作梳理,而无意于重下定义。  相似文献   
3.
自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公诸于世 ,不同思想阵营的争论从未停止。西方学者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 ,以为新发现了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前苏联学者则称《手稿》仅仅表述了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 ,不是成熟时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者对《手稿》的关注在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形成热点 ,伴随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社会进程 ,在哲学、美学领域出现了大量集中的研究成果 ,结集出版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讨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陕西…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乔治·卢卡契(1885-1971)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一书收录了卢卡契于1919至1922年先后发表的八篇论文,该书于1923年问世后,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卢卡契由此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中首篇《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相的开始,卢卡契引用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著名话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段引语极具象征性,它拉开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以哲学领域的辩证法的革命力量来“改…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 ( 1 930— )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FredricJameson ,1 934— )分别是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领域具有相当代表性的理论家 ,两者在不同社会语境及文化传统中 ,共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采取不同理论策略、传播不同内涵的学术思想。剖析其中的同一与差异 ,能够对处于新的反思与发展阶段的中国当代美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领域而言,美育的教育实践指向是其特殊研究意义所在。当前存在美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疏离状况,应将美育研究的学术成果与学校教育目标相结合,达成“以美育人”的理想。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已有自觉实施美育的案例,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报,是一所高校的学术交流阵地,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所在学校的总体学术水平.可以用不同的词未形各一个高校教师和他(她)所在学校学报的关系:近之者是"文友",互相扶持共同提高,巍之者亦是"同事",盖着相同的地缘印记.干我而言,她更是历经时间考验的"蜜友",带我一步步走进浩瀚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与专业课程教学并轨问题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与现代教学目标之间关联密切。当前实施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存在一定困难。从不同实施步骤的核心要素分析入手,可以发现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过程的系列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认为,创作主体有无“才性”是能否从事创作的先决条件之一。“才性”来自于作家的先天禀赋,它是创作主体敏锐艺术感受力的一种表现,对创作主体的想象能力、审美感兴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批评家突出“才性”的功用。同时又强调作家的“才”必须与“胆”、“识”、“力”以及后天的“学”等因素相结合。这种阐发深刻洞察到艺术创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学报,是一所高校的学术交流阵地,一定程度上标怎着所在学校的总体学术水平。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一个高校赦师和他(她)所在学校学报的关系:近之者是“文友”,互相扶持共同提高,疏之者亦是“同事”,盖者相同的地缘印记。于我而言,她更是历经时间考验的“蜜友”,带我一步步走进浩瀚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