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近期,看到一个国外的故事:一个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她的一个孩子顽皮地在窗台上跳来跳去。忽然她发现这个孩子不动了,趴在那儿发呆。母亲好奇地问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说:妈妈,我想到月亮上去。母亲笑了:去吧,我的孩子,只是亲爱的,你别忘了回来。若干年后,这个代表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的孩子,双脚踏回大地,蜂拥而上的记者问他  相似文献   
2.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不知去哪儿了,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起来。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3.
动态生成的课堂已是我们新课程所追寻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性呢?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认为:只有教师开放课堂,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才能彰显课堂生成活力。下面结合《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4.
孟兆山 《山东教育》2004,(34):48-48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并带到课堂上玩一玩,然后组内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不一会儿,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相似文献   
5.
笔反观新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发现也产生了一些异化。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极限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适当的时机,将这一思想方法适度地渗透给学生.这样,学生得到的就不只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一种数学素养,为他们以后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进一步拓宽数学空间奠定基础.那么,如何让极限思想在数学课堂上生根呢?下面结合"圆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师: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圆作出了"圆,一中同长也"的论述.多媒体展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数学课堂走向开放与生成?我结合自己教学"四舍五入法"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案例:(一)开放课堂。我在教学完"四舍五入法"之后,设计了如下开放题:老师去商场购物,带的钱四舍五入之后是100元,请大家猜想一下老师带了多少钱?"(多少钱四舍五入后是100元"这一开放性问题迅速激  相似文献   
8.
班会课上,我随手搬过战泽栋同学的凳子,双脚稳稳地踩着凳子,把校运动会第一名的班级奖状挂了起来。归还凳子时,我现战泽栋同学看着凳子,一脸不悦。我仔细一看,原来凳子上被踩上了两个大脚印。想到今天班会的主题是“敢于认错”,我决定改变原先设计的班会内容。我拿起凳子,大声说:“同学们看凳子上的两个脚印,该怎么办?”“让战泽栋自己擦一擦就行了。”“我给垫一张干净的纸就行了。”“老师要是提前垫一张纸就好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大家刚才的意见都不错,但还是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吧!”说完,我拿起凳…  相似文献   
9.
《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中 对“ 三 维 目 标 ”中 的“ 情感 与态 度”提 出 了 明确 的 要 求 ,让 学 生“ 在 数学 学习活 动中 获得成 功 的体 验”。而 学 生要 想获 得 成功的 体验 ,就 必须 积 极 地 投身 到 数 学 学习 活 动 中 去,在 学 习 活 动 中 主 动 实 验 、自 主 探 索 、合 作 交 流 ,真正形 成自 己对数 学学习 的切 身体验 。 眼案例演 我 在 教 学《 圆 锥 的 体 积 》时 ,创 设 了“ 帮 农 民伯伯 计算 一堆圆 锥形 麦 子的 体积 ”这一 情 境,采用小 组合 作的 形 式 ,开 放 了课 堂 ,引导 学 生 经 历思 考方 法 …  相似文献   
10.
孟兆山  石英 《山东教育》2005,(34):16-16
下课了.大多数同学像小乌一样飞出了教室,我坐在讲桌旁批改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因为最近工作比较累.感觉背有些酸痛,不自觉地腾出左手捶打着后背,感觉舒服些,又继续批改作业。这时,我听到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老师,我给你捶捶背吧……”我抬头一看,是刘艺舟。他个子不高,坐在班里的最前排,平日不言不语的.但学习成绩不错。我微笑着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不用了,谢谢你!”他一听急忙说:“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个子小,拳头小,没劲?你可知道,我在家里经常给妈妈捶背,妈妈说我的小拳头捶背可舒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