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借助于资料、想象力和社会实践,触发创造性思维,可论出独到见解;运用发散性思维,深挖主题,丰富主题,充分论证起来,可使文章论得深刘。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土地法》是70多年前湘赣边区农民土地斗争经验的结晶,中共土地政策的规范定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成功预演,标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开始崩溃和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的开始建立。《兴国土地法》正确解决了没收土地的对象问题,《修订土地暂行法》标志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正确解决,两部土地法基本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土地立法的根本原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则体现了空前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以法律为例,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井冈山土地法》最早将中共土地政策和农民土地斗争经验定型为土地法规;在《井冈山土地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兴国土地法》和《修订〈土地暂行法〉》,修正了《井冈山土地法》的“三个原则错误”;《井冈山土地法》既标志着封建土地法制的开始崩溃,亦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的开始建立,因而开创了中国土地法制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不违背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愿望,又克服了小农经济零散经营的弱点,从而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获得了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因而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伟大创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过早过快地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权,越阶段地实行了土地公有公营,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左倾冒进;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农地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