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崔尔胜 《池州师专学报》2012,(1):100-102,110
《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崔尔胜 《学语文》2009,(5):41-42
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称量对象截然二分,不相混同。前者称墨植物。如“一棵草”,后者称量颗粒状物体。如“一颗石子”。但如果阅读一下明清小说,如《西游记》,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棵”与“颗”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相混的。这说明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截然二分的用法有一个发展过程。量词“棵”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巩固期。  相似文献   
3.
淮南方言与其农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农耕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一个元素,可以从多角度加以研究。淮南方言中有关土地及其整理、生产管理及收获等农业生产词语,充分体现出淮南农耕文化中的和谐、精致、交融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崔尔胜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1):100-102,110
《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某一地域方言的考察研究,可探知该地域的文化特征。淮南方言中的地名与历史语词的多样性正是淮南地域文化多层次性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其开放性与包容性的间接证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