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对戏曲的认识上,王国维摆脱了正统观念的束缚,把戏曲当作“一代文学”、“纯文学”的代表来考察,从动作性、代言性的角度来阐述传统戏曲的美学特征,还戏曲文学应有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宋元戏曲史的基础研究上,主要运用的是西方实证主义和传统的经学即乾嘉朴学的方法;相反吴梅则可以说是传统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较王国维研究,吴梅在对戏曲的认识上同样用文学进化论的思想来看待中国戏曲的发展,有一致性却更进一步,勾勒出中国戏曲历史的全貌。总的说来,吴梅在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做戏曲史资料建设方面的功绩不如王国维,但是与王国维从纵的历史方面进行考察的特点相比,吴梅的戏曲史观更具有联系社会生活、政治、文化情况及联系其他文艺形式的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的散曲以一种含盖高妙深远的意境,超然物我的气韵,典雅清丽、自然本色的风格的悲情覆盖其中,从而也因此更加动人心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更具光彩。  相似文献   
3.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陆蠡《囚绿记》展开文本微观分析,力图阐释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心灵的声音,采用图解等的方式把身处抗战时期的人们淤积心灵中的郁闷又试图伸展的灵魂做一一分析,并结合其创作的总体风格来做诠释。  相似文献   
5.
吴梅戏曲美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当数对戏曲"真"的考察.吴梅论戏曲真实,不仅针对"真",还包括对"趣"、"天然"、"审虚实"、"本色"等的论述."真"主要谈及创作之真;"趣"要求"风趣"、"机趣";"天然"则要求戏曲乃"雕绘物情,模拟人理"之"天然之文";至于对创作上审虚实的探讨则与戏曲的"本色"理论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6.
比较分析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两个片段中的细节描写,解析两个片段中的"笑"与林黛玉悲剧命运形成的潜在因素,力图诠释这两片段中小说所显现出来的不同张力效果以及林黛玉和刘姥姥的一些行为在协调或不协调之间的微妙韵味,解释其中的涵义,以小见大,了解小说悲剧中的喜剧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著名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吴梅在戏曲创作上有其自身的见解,就吴梅对戏曲结构美、语言美以及曲律研究作出论述。吴梅所探讨的戏曲结构是从文学角度的情节结构到舞台演出的设关目、分角色、剂冷热等,具有总体性质;语言上则认为要"词采宜超妙"、"宾白宜优美"、"雅则宜浅显"等;而曲律则是吴梅自身长期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宫调、音韵的清浊、阴阳等角度做出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梅在戏曲创作上有其自身的见解,就吴梅对戏曲结构美、语言美以及曲律研究作出论述。吴梅所探讨的戏曲结构是从文学角度的情节结构到舞台演出的设关目、分角色、剂冷热等,具有总体性质;语言上则认为要"词采宜超妙"、"宾白宜优美"、"雅则宜浅显"等;而曲律则是吴梅自身长期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宫调、音韵的清浊、阴阳等角度做出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概念由来、内涵以及背后的故事进行展开论证,并对意识形态的阶级社会产物说、直接反映说和二分说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说的意义内涵,从而找寻一下文坛瞬息万变的背后隐藏着的故事或说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