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视点:开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其着力点是“开”,即“着手进行”,所以,开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启动行为,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支撑。这里有两种认识需要纠正:一种认为开课就是导入。其实,导入只是开课的主要形式,不是所有课一开始就要教师去“导”的。一种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开课都应该着力于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没有错,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此目的而偏离目标。要开好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开课的功能。开课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定基调、启前奏、激情趣、活氛围。2.开课的原则和要求:具有多种功能、新颖独特、形式多样、自然贴切。3.开课与学情、文本的关系: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时地而异。4.要有教学成本意识,简洁实效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3.
廖翠芳 《四川教育》2005,(11):17-18
教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个人愿景与集体愿景达到了高度统一,校长的工作目标才能得到逐步实现,三年前,当我走上成都市花牌坊小学校长岗位时,朝着实现“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长、让学校发展”的工作目标,我把教师资源当成学校最宝贵的第一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和教师一同耕耘,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及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教育质量,也关乎学校发展高度和发展前景.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的教育优质诉求,催促教师快速地更新自我、创新实践,但是,不少学校的组织环境使教师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远不能应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支老师的开课如磁铁,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上课伊始便石破天惊,先声夺人。细细品来,滋味无穷。一、情味支老师开课总能抓住学生情感,让学生有一定的情感需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且看《再见了,亲人》的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主持人公布的作文上什么?生:想象作文。师:喜欢想象作文吗?生:喜欢。师:谁喜欢?(师举起右手,学生全举起右手都喜欢呀!都会做吗?  相似文献   
7.
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德育要讲求实效,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此已经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而编发这类稿件,又如何使读者开卷后有更好的实效呢?本期论坛板块的主题是“实效德育”,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根据部分学校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组织的这组稿件,当是一种尝试。要特别感谢的,是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关爱和支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刘文军、唐智和邓剑三位作者,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涪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首先寄给了我们,这是对本刊去年第五期首页“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措施”的积极响应。正是这份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给了我们确定本期主题的底气。在主题确定的调研过程中,许多读者也给了我们宝贵的意见,使我们从文章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能够更加贴近读者的需要。读者的支持永远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期待着更广泛、更深入的编读互动。有志于研究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师,请敲响键盘,叙述你心中积累的故事,阐发你的见解,我们将在7~8期集中刊发。来稿请以本期德育案例为参考,力求在选题和立意方面有特色,有创新,字数不超过2000字。请发送至本栏目邮箱,邮件主题:实效德育。截稿日期:2  相似文献   
8.
帮助教师个体确定和发展教学优势,构建促进教师特色发展的策略和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也是研究的重点.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特色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拉网式诊断策略 拉网式诊断,即诊断每个教师的课堂,把握其学科教学能力,探寻其教学走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lt;中小学生守则&;gt;(以下简称新&;lt;守则&;gt;)和&;lt;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gt;、&;lt;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gt;(以下简称新&;lt;规范&;gt;),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新&;lt;守则&;gt;新&;lt;规范&;gt;,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   ……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新《守则》新《规范》,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