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3年开始,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今年我卸任了,三年来教研组长的经历让我深深体验到:教研组长是联系学校行政和教师的纽带,在整个教研组建设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本年级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主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和美术课“两课”被整合成了新的课程一综合艺术课程。研读《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人们不难发现,与传统的“两课”相比,艺术课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新的挑战,有人赞叹,有人质疑,也有人持否定的态度。但人们都在关注着两个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张先跃 《今日教育》2006,(7S):85-86
一说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们都摇头,说现在负担太重了,有那么多的作业要改,还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整天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哪有自我发展的时空?作为一名在一线拼搏的教师,我和老师们有近乎相同的境遇,但我更觉得: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在自身,只要我们视挑战为机遇,以反思性实践的理念来对待平平常常的工作,我们的专业素质就会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十六计》是一本充满智慧和韬略的中国古代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今天《,三十六计》的思想和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三十六计》的思想和实例,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策略技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和高求下底,一般采用方程法来解,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求梯形的面积用(上底 下底)×高÷2,求下底是这一过程的逆向思维,用面积×2÷高-上底解。这一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均与求梯形面积的公式相反,本…  相似文献   
5.
张先跃 《今日教育》2007,(2S):52-53
2003年开始,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今年我卸任了.三年来教研组长的经历让我深深体验到:教研组长是联系学校行政和教师的纽带,在整个教研组建设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本年级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主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师李某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专生,在某课改实验区任教一年级数学。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校长主任第一次听他上课,感到他虽然从校门到校门,但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如、语言准确、板书有序,都说他是“一张白纸正好画最美的图画”。两周以后校内举行新课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她活泼、灵动的表现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一个月后,教育  相似文献   
7.
挑战知识库     
1.请你在图中的数字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其成为等式(可以利用括号)。3 3 3 3 3 =1 3 3 3 3 3 =23 3 3 3 3 =3 3 3 3 3 3 =43 3 3 3 =52.在30秒之内迅速说出下面算式中的括号里填几。991+993+995+997+999+( )=50003.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享年82岁。他在19世纪中度过的日子,比在20世纪中度过的日子多60年。你知道托尔斯泰生于哪一年,死于哪一年吗?4.被称为“小李杜”的是谁?A.李白、杜甫 B.李贺、杜甫 C.李商隐、杜牧5.下边所选古诗句中,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请你把它们填出来,好吗…  相似文献   
8.
《三十六计》是一本充满智慧和韬略的中国古代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今天,《三十六计》的思想和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三十六计》的思想和实例,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策略技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论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各科教学法等相关理论,对教学实践活动作出理性分析与评价的过程。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近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教师们结成群体共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常性教育技艺的交流和切磋成为可能,教学评论由此而产生和发展。审视当代小学数学领域的教学评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所说的教研组游戏规则,特指在教研组正式制度之外的、与教研组生活相关的、在教研组交往与互动中生成的、为教研组成员所遵循的组织约定,是对学校教研组制度的必要补充,属于教研组运行过程中心理与文化层面的东西.是维系教研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