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网络化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专题为导向建立教育信息平台,以问题探讨为中心展开研究性学习,以自我教育为目标延伸课堂教学,探索“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校园文化建设与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研究性校园文化有助于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理工科院校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为学生着力营造浓厚的研究与创新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和社会各类实践活动,并在其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化原因主要是物质化的强力诱导,精英化意识形态功能相对弱化,大众化的强势渗透和技术化的大力推动。它促使大学生的精神化生活物质化,思想观念生活化与世俗化,现实性与实用性共生,化选择陷入渴望经典与习惯通俗的两极矛盾冲突,心理走进了压力暂时释放与再度压抑的循环怪圈。这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化氛围,提供健康精神化食粮,以及从加强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强化引导。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多元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文化心态、博大的文化胸襟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但也使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高校应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引导、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熏陶、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注、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高校的文化支持.高校文化资源存在空间地域、专业分布和人群分布的不均衡,其资源的挖掘和建设有利于高校文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之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便成为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西部工科院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的缺口很大,不能满足西部地区创业教育的需要,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文章分析了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成效不明显等。同时,深入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不够完善、教师自身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经历、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  相似文献   
8.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特点决定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看,能否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而全面发展自然包括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培养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较高的政治素质既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也包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当代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他们的政治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优良革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主精神的任务。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就承担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全球化视野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面向现代化” 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及手段现代化。 1.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陈旧、封闭,已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现代开放社会。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树立开放、发展、多样化和创造性观念。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敢于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开放,勇于借鉴吸收外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经验和内容,用以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迎接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局面和信息化时代的特殊挑战,探索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与方法,必须首先从教育观念的变革开始。为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人文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