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如同“种子”发芽、成长、结果一样,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前进运动过程,是“发展”的普遍形式。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观点,就要把社会主义看作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分阶段、有步骤、循序前进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就要始终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开端”,即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整个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把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运动称之为通向真理之“路”。田心铭同志的新著《认识的反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是他多年来探寻这条通向真理之路的成果的总结。这是一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很有启发的好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 ,从客观存在的认识活动出发 ,从认识的现象中去探寻认识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这是认识论研究应取的态度 ,也是《认识的反思》全书的宗旨。作者在这里首先强调 ,认识论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这是该书的第一个重要特点。它表现…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引发了我国理论界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的讨论.这是20多年来我国理论界一场重要的学术讨论.这场讨论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一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认识,一方面又引发了关于如何看待辩证唯物主义的争论,并涉及对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的理解.本文拟就这一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综合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是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恩格斯说,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由此可见唯物史观(还有剩余价值学说)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直接原因,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重要地位。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电视摄像构图中的基本表现手段,详细说明了各种手段的特点功能及在电视摄像构图中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恩格斯为这一著作1891年单行本撰写<导言>的历史背景,概述了<导言>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学习和研究,认真区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进程中"比较早期的著作"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用科学、准确的概念阐述、宣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新的观点";应当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比较早期的观点"、"旧的论述"同他们思想成熟阶段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8.
与书牵手     
与书结缘20余年了。至今,除了教书,读书就算是我最痴迷的业余爱好了。读书这么多年,虽然既没有读来“黄金屋”,也没有读来“颜如玉”,可是与书结缘,恐怕今生难改了。多少年来,我把读书视为最惬意的事情,书之于我,几乎成了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立足于“当代问题的中心”,研究当时德国现状和德国革命“往何处去”取得的初步成果,是标志着马克思由崇尚自由、民主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的重要著作。该书提出了许多对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创立有重大影响的新思想、新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仍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德国古典哲学就阐明了"实践"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存在方式,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认定:"地上粗糙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诞生地",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因而物质生产才是决定"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所谓"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存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