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现被收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该文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段话中,作者连用四个比喻性的对比来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比大为逊色。那么,“黄酒之与白干”等四对喻体的本体是什么呢贺诚章先生认为:“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多角度表达了对南北方秋天的具体差别的体验,一是味道薄厚的差别黄酒之与白干;二是充实程度的差别稀饭之与馍馍,实际是感觉;三是…  相似文献   
2.
“呜呼”是个复音虚词,从语法角度来讲是个叹词。“呜呼”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往往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其中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表示褒扬、赞许。例如:①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②(谭嗣同)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梁启超《谭嗣同》)例①用“呜呼”表示对“贤士大夫们”在魏忠贤生祠埋葬周顺昌,并为  相似文献   
3.
张宏星 《学语文》2004,(5):8-39
以议论为诗,这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宋诗中有不少见解独到的论诗名句。这些论诗名句精辟地概括了一些著名诗人诗作的特点,为后人研究评论这些诗人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这些论诗诗句都是律诗中的一联,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些论诗名句称为“论诗佳联”。下面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诗经》中的诗篇产生的地域不同,所以《诗经》中有不少题目相同的诗。如《秦风·无衣》与《唐风·无衣》,《邶风·柏舟》与《鄘风·柏舟》,《齐风·甫田》与《小雅·甫田》,《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唐风·杕杜》与《小雅·杕杜》,《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还有一些三篇同名的,如《王风》《郑风》《唐风》中都有《扬之水》,《郑风》《唐风》《桧风》中都有《羔裘》。因此,我们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时,要把篇名标注清楚,以便读者核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中的涉鸟句以鸟起兴,以鸟喻人,这在《诗经》《楚辞》中早已有之。《诗经》首篇《关雎》即是以"在河之洲"的鸠鸟和鸣,引出淑女是君子好配偶的话题;而屈原则在《涉江》中用"鸾鸟凤凰"比喻贤良忠臣,以"燕雀乌鹊"比喻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6.
1931年,瞿秋白受王明一伙的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政治局后,来到上海养病。1932年夏天,瞿秋白通过冯雪峰来到鲁迅家与鲁迅见面。从此两人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鲁迅曾三次接待前来避难的瞿秋白,瞿秋白则对鲁迅在翻译、编印出版《毁灭》《铁流》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集中记载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先生”,后人常用“××先生”来泛指与此相类似的人。例如: 南郭先生。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禀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以“南郭先生”借指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也有以“南郭先生”泛指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 乌有先生。典出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的情节。“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乌有”即“无有”。后把不真实或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有不少诗人写过咏五人墓的诗,仅笔者见到的就有以下12首:明林云凤五律《五人墓》、清陆次云五绝《五人墓》、清桑调元五律《五人墓》、清张进五律《五人墓》、清孔传铎五律《半塘吊五人墓》、清蒋士铨七绝《五人墓》、清彭定求七律《五人墓》、清林明伦七古《吊五人墓》、清杨素蕴五古《过虎丘奠五人墓作》、清邵长蘅七古《五人墓行》、清舒位《虎丘竹枝词》、清陈维  相似文献   
9.
一、亚圣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这里的“孟子”指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轲,他是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鸡鸣"的诗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诗经·郑风·风雨》)千百年来,围绕"雄鸡报晓"这一话题,历代诗人创作了立意各异的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