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英语词汇、句型和故事教学中的可行性,论述了探究性学习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说明了探究性学习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鉴赏试题,高考考查始于1985年。当时考查的是对《雷雨》、《守财奴》课本人物形象的赏析。1993年,古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开始固定下来。就阅卷情况来看,古诗词鉴赏试题普遍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思考方向模糊,不清楚从哪儿入手去进行鉴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思维的路标,是语文教学的起搏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牢牢树立问题意识,要善于把文本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疑问化为具有思维力的问题,尤其是化为聚敛性、层进性、批判性和生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实行的是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农业推广体制.合作推广是在<赠地法>、<汉奇法案>、<史密斯和利弗尔法>三个法案通过的基础上,以州立大学为依托,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推广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把大学带给人民而实现帮助人民自助的目的".这种"三位一体"的推广体制,有利于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推广人才.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这其中必然也得益于其农业推广体制.通过研究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获得有益的启示,将会对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对这一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体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歌阅读鉴赏为高考必考内容,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题目。高考阅读鉴赏试题过多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从何入手去品读赏鉴。从何入手呢?我以为应着重以下十一个方面。1.从作者入手。诗言志。从作者入手,能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例如:摸鱼儿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生,我们身边的朋友比小学时多了起来。对于中学生交友,有人认为好友就像好书,交友能让我们获益;有人认为我们年龄还小,不需交友,交友会对我们造成负面影响。中学生交友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相似文献   
8.
与李白相识     
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群星灿烂,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你的人生历程中一定有你所崇拜的名人激励过你,震撼过你,改变过你,引你思索,促你成长,催你成熟。请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意犹帅也。”这三篇文章都很好地把握并凝聚了文意。《永恒》从横向入笔,捡拾了生活里的种种短暂与永恒,并在行文中不断点击,时时呼唤,使永恒得到了定格与强化。《沧桑》以具体替代抽象,把“沧桑”浸染于凄风冷雨,浸染于落花斜阳,浸染于晨钟暮鼓,浸染于自然万物。“沧桑”似一首凄婉的乐曲萦绕在人生万象中,“沧桑”如一樽醇酽的美酒飘洒在人生浮沉里。在作者的笔下,抽象的“沧桑”显得具体而鲜活,无形的“沧桑”显得个性而倔强。《星期五》写作的难度较大,其难就难在思想与内容吝以水乳交融,其难就…  相似文献   
10.
刘立权  张建杰 《科技风》2012,(2):102+104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资源开发以及工程的建设上加大了活动力度,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地质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的地质灾害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状态不尽人意。对此,本文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特点,就其防治技术和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