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往事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班主任、教语文课。那个时代,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农村的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读物,难以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体现。"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方可"不会作诗也会吟"。由于缺少课外读物,学生读的东西就少,再加上自己师范学校毕业不久,没什么教学经验,学生不会作文,不爱作文,成了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徒步回  相似文献   
2.
张建祖 《甘肃教育》2014,(24):78-7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近几年,笔者尝试运用导学案为教学载体,利用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题记: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作文教学如何分层训练,我做了许多尝试,这里选一课堂记实与同行们交流。犤导语犦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作文,材料是怎样得来的?(生:是通过观察生活得来的。)对。生活是我们作文材料的源泉,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课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吗?(生齐声:对。)俗话说:开卷有益。这句话我改一下,叫作:观察有益。同学们留心观察今天的课堂,就会获得本次作文的材料。犤告诉学生,生活是汲取作文材料的源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课堂,积累作文材料。犦犤查字典犦师:(板书“签”字后)我们来个…  相似文献   
4.
<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上世纪七十年代,选入《语文》的古诗少,课外读物多为连环画,在那个年代能背诵课外的这首诗,得益于学校的劳动课——烧石灰。学校叫杨家庄学校,坐落在榆中县城西南郊区,当时,由小学和初中两部分组成,学制分别是五年、两年,十三四位老师,七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故事激趣师 :我知道小朋友们爱听故事 ,前几天 ,我读了《古今文人轶事》(罗启荣编)一书上赵树理“传经”的故事。今天我来讲一讲这个故事。(1951年秋天 ,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你先改一次 ,明天让我看。”第二天 ,小青年把稿子改好 ,送给赵树理 ,他看了一遍 ,说 :“你再改一次 ,明天送给我。”第三天 ,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我看你会改 ,再改一遍。”第四天 ,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 ,他…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一次上公开课 ,讲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讲完课文 ,让学生质疑时 ,有个学生问我 :“老师 ,霜叶为什么会比二月花还红 ?”由于备课只备了诗人杜牧的生平、《山行》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教法、学法及作业设计等内容 ,没有顾及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科学道理 ,只好用“这个问题课外自己查资料解决”来解脱自己。那节课后 ,学生查资料 ,我也翻书。两天后 ,我在《中国科学小品选》(叶永烈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一书中找到了答案。霜叶为什么会比二月花还红 ?原来 ,植物的叶子里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多种色素。…  相似文献   
7.
说“蒙眬”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下)师:这里有个词语,要大家特别注意,(板书:蒙眬)查一查字典,看看"蒙"怎么读,"蒙眬"是什么意思。生:"蒙"有mēng、méng、měng三个读音,"蒙眬"一词里读méng。师:"蒙眬"意思是——生: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2004年暑假,在兰州市榆中县教育局举办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课上,一位同行对我说,他所在的乡村小学有一节语文公开课,一位年轻教师讲课时语言中夹杂简单的英语。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Good,good,Verygood.”就这一现象,听课的老师褒贬不一。这位同行对我说:“你对小学语文教学很有研究,你说一说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夹杂几句英语到底好不好?”真是无巧不成书。前一天我恰好读过《坚持理想不断前进———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7、8期)一文,我用该文中崔峦和…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7、8期刊登了张运群老师的《“风向”一说不合理》一文。在该文中,张运群老师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联系课文内容,指出“风向”一说不合理,即:大火顺风烧得快,逆风烧得慢,但不管风向如何,都不能是大火只烧邱少云而不烧其他战士。(详见原文,在此不再具体阐述)对张老师的观点,我深表赞同。但张老师未能解释上述问题的真正原因。为此,我查阅了大量报刊,终于在1994年第9期《小学教学》(现已更名为《小学青年教师》上,查到四川省李兴彦、秦大培老师专门就此问题撰写的一则资料。读了这一资料,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师:说得好。请你上黑板标出停顿和重音。(生标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班齐读)师: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目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题眼。谁来说说诗题中哪个词最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