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学校体育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学科建设问题。文章着重从学校体育内涵、学校体育功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学校体育理论导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对学校体育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部成长主题电视剧必须成功塑造"成长者"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的刻画来阐释主体的生成,揭示成长主题的丰富内蕴。与之相对应,也必须塑造指导成长的"引领者"形象。剧中,"成长者"与"引领者"形成一组对立统一的人物关系。本文探讨"精神之父"这一"引领者"形象的三种存在形式:直接出场的在场者;间接出场的在场者;不在场的精神在场者。这实际上也是成长主题电视剧中"精神之父"身份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三复习课的实效性,回归课本是高三复习的正道,问题引领复习探究的方向,变式教学是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文章通过“问题引领回归课本”和“自然变式微型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思考,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2013年3月4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此举宣告了研究生收费制度自2006年起由自费、公费“双轨制”向全自费式的转变完成。这一新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正式确立.同时研究生学费制度的改革也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着从我国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主要内容入手.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探讨其配套政策的跟进。  相似文献   
5.
研究数列中的最大(小)项问题是数列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也是考试常考问题.不少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恒成立或者不等式证明问题都需要转化为研究数列中的最大(小)项问题.对于如何研究数列的最大(小)项,不少学生感到困难甚至无从着手.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数列中的最大(小)项问题是数列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也是考试常考问题.不少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恒成立或者不等式证明问题都需要转化为研究数列中的最大(小)项问题.对于如何研究数列的最大(小)项,不少学生感到困难甚至无从着手.为此,笔者试图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探究求数列  相似文献   
7.
随着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全国逐步使用,一线教师普遍觉得虽然符合课程标准理念,但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数学问题太少,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开发和编制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数学问题.两年来,我们摸索出以下途径,开发和编制了一批新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深知"规律由学生自主发现,方法由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优秀作品的设计、主题信息的传达都需要创新.因此,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素质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分析,探索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艺术设计应结合市场需求;重视实践是设计创新的基础;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许多孩子学习语文的一个障碍,这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停留在教师教一篇,学生学一篇的水平上,每写一篇作文教师往往逐字讲述,学生只需机械地搬用,教师教得是大汗淋漓,学生学得是兴味索然.再则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命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塞进命题人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作文自然规律,“奉命而作”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