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入研究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文化的力量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上述内容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考能力”是近几年来高考政洽命题的指导思想和试题改革的重要体现.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对能力的考查,对于克服“死记硬背”“高分低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论灌输轻思维方法教育”等弊端,无疑具有重要的正确的导向意义.从政治“高考说明”,可知,加强能力考查的依据有三个:一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即使试题真正具有选拔高能、,阻碍低能的作用,实现高分与高能的统一;二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考试说明”将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解为七种.即①再认再现能力(记忆能力)、②理解能力、③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④运用理论分析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⑤判断 是非与批判错误的能力、⑥综合认识与评价能力、⑦表述能力.这样就使’“考能力”可以量化和运作.实际上考核的 除上述七种能为外,还有诸如阅读、审题、归纳、推理等一般基础性的能力.本文仅就考纲规定的七种具体能力要求是如何在1994年试题中体现的谈谈看法,以期对1995年政治高考备考有所帮助.一、关于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1.对记忆能力的考查侧重要求广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金融、证券、房地产、商品信息、经济动态等等,都是读者极为关注的。可以说,做好经济工作宣传报道,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类专业报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 但是,经济工作专业性强,要做好报道工作并不容易,除了要摸透其内部规律外,还有一个表现形式问题。前年,武汉商报一篇文章,在参与省专业报协好新闻评选时被淘汰,评委们理由很简单:写得太专了。换言之就是术语、行话太多,一般读者读起来费力,枯燥乏味。这说明:一篇有价值的经济类文章,还应当有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不仅让专家看得懂,还要让广大工人群众都爱读、爱看,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世界顶尖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获得财富,不断地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每当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学生以鼓励或说明某个地理原理或规律时,同学们都会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听课兴趣,可见教师的经历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如果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考前演练     
  相似文献   
7.
翻译也是一种交际方式.但是它与普通的交际方式不同,它涉及到源语文本和目的文本,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这种特殊性使之对合作原则有一定的违背.本文主要从对合作原则的违背这个角度谈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实践性知识及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论知识,具有情境性、实践性、机智性和内隐性、缄默性的特点。当前高师院校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还处于十分薄弱环节,为此,高师院校必须重视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注重实习、见习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情境教学,引导职前教师在反思和批判中逐步建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95政治高考压轴的第35和36题,是综合考查考生政治学科能力水准的“标志题”。从思维过程的特点看,第35题是“总、分、总”,第36题则是“连环套”。 一、“总、分、总” 第36题是考查学生对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问题的认识,提供的背景材料是“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的多项富有成效的工作,主要选取了三方面的材料,即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加大反腐力度、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要求学生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1)上述三方面工作各自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三方面工作共同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2)在现阶段特别强调这一共同目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组成.当前,我国师范生知识结构现状令人担忧.建构适合时代发展的师范生知识结构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突出条件性知识建构; 注重本体性知识的基础性; 调整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增大选修课的比重;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实践性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