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深化教学改革是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民族院校教学观念陈旧、日常教学管理松弛、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民族院校必须加强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有改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作业,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改进学业评价机制,创新课外作业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课外作业的批改与指导等不断提高课外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西藏高校大学生对待课程作业主动性不强,创新意识不够,课程作业质量较差等现状,西藏高校要重视课程作业模式改革,坚持量少质高原则,创新作业形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作业的实践性,加强教师对作业的有效指导,逐步提高西藏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作业,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改进学业评价机制,创新课外作业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课外作业的批改与指导等不断提高课外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王勇 《成人教育》2013,(3):107-10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有力配合了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推动了边区社会的根本变迁。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为当前我国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能够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管理农村事务的水平,采用多种成人教育形式能够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广泛深入地农村成人教育能够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藏民族学院"质量工程"建设为例,总结了"质量工程"建设对于民族地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认识到"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政策上加强对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支持;完善、落实"质量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制度,民族院校在项目建设上要突出特色,注重实际;要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是一种富有特色且成效卓著的教育形式.在抗战八年中,广泛深入的社会教育紧密地配合着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了边区社会的新陈代谢,营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抗战胜利和边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探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援藏政策是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西藏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据支援的目标、任务和方式,高等教育援藏政策变迁经历了起步探索期(1958—1965年)、初步成形期(1974—1986年)、改革发展期(1987—2010年)、深化提升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有力推进了西藏高等教育的起步和快速发展,提升了西藏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当前随着西藏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援藏政策在理念创新、体系建设和执行手段等层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导致政策运行成本较大,援藏效果不佳。今后应通过革新援藏政策理念,优化完善援藏政策体系,丰富政策执行手段提升援藏政策质量和援藏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