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就是要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全民所有制的本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劳动者公共所有,全社会劳动者按照共同的意志和共同的利益来支配全部生产资料和经济过程,产品按照全社会劳动者的共同利益进行分配。正确认识全民所有制的本质,对坚持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立的经济。市场经济建筑在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基础上。生产社会化使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生产愈来愈强烈地要求按比例地发展。而资本主义私有制阻挠这种要求的实现,社会生产过程没有统一的社会控制,处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计划经济建筑在生产社会化和公有制基础上。千万个企业的个别生产过程汇成的社会生产过程,在统一的社会控制下发展着,社会生产处于计划管理的状态。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任何时候人都要吃、喝、穿、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人们必须去谋取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谋求一定的物质利益。生活需要是引起人们谋求经济利益的自然基础,但不是经济利益本身,也不能决定利益的性质和各种经济利益的相互关系。经济利益的性质,各种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谋得的多寡,是由谋取利益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过,一般地说,生产力水平不能直接决定各种经济利益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直接决定经济利益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决定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经济利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第二十八章分析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中心内容是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货币和价值规律的特点及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商业、成本、价格、赢利、工资、财政、预算、信用和货币流通等等)都同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价值形式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工具及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中间的重要作用等等,因此,深入学习这一章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曾经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可是,他们不可能揭露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产阶级经齐学家顶多只是做到了肯定被马克思称做剩余价值的那一部分产品价值的存在;以及或多或少地承认,资本家并没有付任何代价就占有了那一部分产品价值。到了这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就停止前进了。他们既从未找到剩余价值这个本质的范畴,又始终无法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一党的八屆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內,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間的商品交換,必須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仍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旧中国,由于生产关系的束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并不发达,商品生产沒有大发展的經济条件,商品率是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