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同训是《尔雅·释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训释方式.但是,所谓的"同训"并不是如字面上所讲的"同义互训".有的"同训"是利用释词的一个义素来解释一组被释词,有的"同训"则是利用释词的几个完全不同的义素来解释几组被释词.由于同训方式的不同,这些被释词形成了不同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2.
"一把"是一个常用的数量结构,但在现代汉语中,它还可以充当副词,用来修饰动作用时之短、速度之快.研究发现,"一把"的这种副词用法是由其数量结构的用法经过非范畴化认知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名量结构可以分为“名+数+量”和“数+量+名”两种,前者是一种自足结构,后者是一种非自足结构.自足结构可以构成一种话题结构,且在整个话题接续过程中,可以采用零回指的手段,也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实现语篇衔接.非自足结构更多的是充当焦点信息,不会形成独立的话题结构;但它可以充当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并且在话题接续中往往是采用零回指.  相似文献   
4.
惠红军 《现代语文》2013,(5):68-71,2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二是用作结构助词,用来标记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成一种"底"字结构。在本质上,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是一个同音形词。  相似文献   
5.
<正>"七月流火"一语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诗中的原义是"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即"天气转凉"。但在现代汉语中,"七月流火"频频被用来表示"天气酷热"。试举二例:"七月流火,武警杭州特警处女子特警班正在烫人的烈日下进行军姿训练。"(CCL语料库)"流火七月,我们来到湘潭市,从上到下都听到同样的反映与呼声,资金太紧了。"(同上)  相似文献   
6.
同训是《尔雅.释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训释方式。但是,所谓的“同训”并不是如字面上所讲的“同义互训”。有的“同训”是利用释词的一个义素来解释一组被释词,有的“同训”则是利用释词的几个完全不同的义素来解释几组被释词。由于同训方式的不同,这些被释词形成了不同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