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消极避世的行为,元代由于社会政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空前的民族压迫与尖锐的民族矛盾冲突,致使许多文人画家纷纷隐退,这其间道家思想无不贯穿其中,起着重要的内在作用。因而在元代画家创作中普遍体现出隐逸意识,“逸格”、“逸味”、“逸气”成为品评绘画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速写、默写等有意识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和领会,使中国画在兼容西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孟頫曾经在“元四大家”中排名一直位居首位,但到了明末,董其昌对“元四大家”重新评估时,却将赵孟兆页列在四家之外,单独进行评说,其主要原因在于赵孟兆页的仕元失节以及赵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与四家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