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化学本身固有的特点,从化学试剂本身到化学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后的废物处理,都容易造成起火、爆炸、中毒乃至伤亡事故。当前,随着各校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加强,实验工作量增加,实验安全问题,就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笔者将调查收集到的有关实验事故材料加以整理、分析,供大家借鉴。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制取甲烷时都是将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以1:3相互混合,用酒精灯加热制得。按照这种方法制取甲烷时总会遇到两个难题:一是甲烷产率低,完不成有关实验;二是生成物中含有大量水蒸汽,点燃时很易熄灭。为了降低反应中的水分,许多资料主张,先将碱石灰、无水醋酸钠加热焙干。这固然可以减少试剂中所含水分,但操作麻烦颇费时间,如能采取以下措施,实验效果就  相似文献   
3.
溴苯的制取受许多条件制约,欲使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产率较高较为纯净的产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试剂的用量。根据苯与溴的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现介绍一种氢气、氧气混合爆炸的简便实验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所示,先装配两套气体发生装置。在两套气体发生器的集体瓶里分别放入锌粒与  相似文献   
5.
取容积为100毫升的园底烧瓶一只,配上适当的胶塞。在胶塞上装配一支尖咀玻璃管;并使玻璃管伸及园底烧瓶底部附近。 向烧瓶中加入50~60毫升酒精。向酒精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振荡,使成红水酒精,以增加喷泉的鲜明程度。然后将瓶塞塞紧,勿使壁部漏气。 演示操作。(1)向容积为500毫升的烧杯中加水200~250毫升,再用量简量取55~60毫升浓硫酸,沿烧杯壁部徐徐倾入水中,边倾入边搅拌。(2)将装有红色酒精的园底烧瓶放入  相似文献   
6.
一、演示实验 1.取金属化合物LiCl·H_2O、NaI·2H_2O、KI、Ca(NO_3)_2·4H_2O、SrCl_2·6H_2O BaCl_2·2H_2O各0.5克至0.7克,研细,分别放入预先用蒸馏水洗过的清洁的蒸发皿中。在蒸发皿旁各贴一标签,然后分别放在泥三角上。 2.向盛有试剂的各蒸发皿中各加入蒸馏水1毫升,酒精4至5毫升,充分搅拌,然后按观察顺序分别依次点燃。约一分钟,即有焰色出现,此时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改编本(1982年版本),第一章第二节增加了“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内容。这对深化学生对可燃他物质的认识是重要的。课本引用木炭的加热及其在氧气中燃烧的实例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1)跟空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课本突出这个结论,决不仅仅在于解释可燃物为什么会燃烧,更重要的是诱导学生通过对这两条结论的认识,由结论的相反方面对结论做出更深刻的引伸。即:可燃物要是与空气  相似文献   
8.
课本上铝热剂实验的缺点是:坩埚极易因高温而炸裂,或因粘连不能再用;看不见铁水流淌,把铁板焊在一起,没体现实际应用。经改进后的摸拟实验法的优点是:容器坩埚不会炸裂,可连续使用;更重要的是能直观地看清铁水流淌,把铁板焊在一起,摸拟了生产实际应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生动明快,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本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一、实验前的准备自制坩埚:1.取空罐头盒一只(高约5~6厘米)在盒底部中央钻一小孔,孔径约0.6厘米为宜。2.将石墨粉与粘土按1:2混合调制成软硬适度的泥块,装入罐头盒抹成漏斗状,留出底孔,晒干备用。二、实验步骤 1.取薄纸一片折成漏斗状,套入自制坩埚,堵住底部小孔,以防试剂漏出。  相似文献   
9.
1.取约9[厘米]~2大小的玻璃片一块,在 玻璃片上铺展一薄层脱脂棉(见附图)。 2.用1M食盐溶液浸透脱脂棉,使棉层贴于玻璃片上。用清洁的玻璃棒轻轻地从棉层上轧过,使棉层舒展平坦和含有适量的食盐溶液。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浓度和催化剂,而温度尤为显著。目前公认的看法是:当反应物浓度保持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大约增加2~4倍。温度升高不仅加快反应速度,使较低温度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进行,而且随着加热温度的变化,反应产物也常随之改变,因为温度的变化引起了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因此,研究控制反应温度问题,无论在生产、实验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