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点符号书写位置的指导曾泉根(峡江县巴邱小学)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为,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号,同时还要...  相似文献   
2.
第五讲学习心理的学法指导(一)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讲话第一节感知的学法指导○曾泉根(峡江县巴邱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发端于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认读文字符号,感受言语说明,观察有关事物及模拟形象,以获...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发微曾泉根(峡江县巴邱小学)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特有的情感内容,因而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十分注重语言修养,致力于对教学语言的锤...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近几年开展的关于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验,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开始被打破,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一定程序的发挥,语文教学的高效化局面正在一些地方出现。然而,也毋庸讳言,迄今仍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深入的实践,因而在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对小学语文学法的内容、范围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导目标和科学周密的训练计划,又很少注意学生的自学心理和形成学法的必要层次……这些问题如不认真解决,就很难使学法指导有新的突破,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而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逐字分析,你是否为造词者的智慧惊叹?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查字典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大容易确定部首的字。这些字的部首好像顽皮的孩子,东躲西藏的,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请你找出藏在下列字中的部首,并填在括号里。为()办()发()兆()尧()坐()岛()君()非()武()叛()矗()《找出藏着的部首》答案:为(、)办(力)发(又)兆(丿)尧(儿)坐(土)岛(山)君(口)非(丨)武(止)叛(丶)矗(十)。筌找出藏着的部首@曾泉根  相似文献   
7.
字形教学四辨○曾泉根孔祥陵(峡江县巴邱小学)字形教学一直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通过联系和比较,对字形进行多角度的辨析,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成效。一、辨析意符所谓意符,是指汉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中的形旁,它们同汉语里的最小单...  相似文献   
8.
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文章像一列太空时代的快车,把你带向语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课本里的语文,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知识……呈现在你面前的是内容丰富的栏目。欢迎投稿,请在信封上和稿件的左上角注明“星际快车”字样。有关与课本结合紧密的语文知识介绍,需注明与第几册什么版本的什么课文配合。  相似文献   
9.
语用分析,是指对课文中语言运用情况的分析,它是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选作教材的课文,是一定的言语内容和相应的言语形式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语言综合运用的范例。语文教学既要理解“内容”,更要研究“形式”,即抓好语用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受到教育感染,发展认识能力,而且懂得应该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真正掌握语言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适应言语环境(语境)是运用语言的最高原则,也是进行语用分析的重要依据。构成“语境”的主要因素有:表达的话语中心(即篇章或语段的主旨)、言语主体的思想情感、言语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一定的上下文等。就一篇课文而言,篇章是一个大语境,组成篇章的语段又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语境;语言的各种成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综合运用,都要受到语境诸因  相似文献   
10.
缩句杂谈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句子练习中,缩句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考试命题也往往有这方面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缩句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句子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意思。 关于缩句,各种小语复习资料都有论述,一些语文报刊也偶有涉及。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缩句是给一个复杂的句子(单句)去掉附加成分,留下主要成分,使之成为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最简句。但是如何把握这个标准,在具体操作时则认识各异,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舛误颇多。试看几个见诸报刊或复习资料上的缩句的例子: 1.我最爱家乡的那条弯弯的小河。 缩成:我最爱的小河。 2.风猛烈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 缩成:风摇着树。 3.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们都爱吃鲜美的鱼。 缩成:人们吃鱼。 4.妹妹的脸红得好像熟透了的苹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