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卞之琳的爱情诗意义隐晦,题旨深藏不露。但通过深人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些诗婉转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感受以及他既强烈渴望又害怕表露的欲语还休的心态。诗歌真切记录了他的一段心路历程,昭示了一颗敏感、纤弱、纯洁而痛苦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以雄奇的山姿,众多的景点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而著称的武当山.其影响早已超出国界.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国内游客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也慕名而至.饱览胜景.尤为可喜的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而加以保护和开发,为武当山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武当道教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了新的契机.然而,迄今为止.武当山道教建筑, 尤其是一些重要景点,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准确的、权威的英文译名.笔者在参加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中报资料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无权威的资料可供参考.常为一个译名踌躇半日.甚至绞尽脑汁.倍受其苦。后虽勉力将资料译完并获通过,但细思所译仍觉有不妥,不能释怀.现将部分古建筑的译名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名家高手.  相似文献   
3.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4.
5.
在16、17世纪的英国,神学家和教士们鼓吹在个人救赎方面寻求"救赎确据",认为虔诚的基督徒如果不能确认已经被上帝选中而将进入天国,就会陷入绝望,而这种确据将能使他们免于绝望。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中,马伏里奥、西巴斯辛就是极力追求"救赎确据"的人物。但是,跟同时代的非清教徒一样,莎士比亚似乎感到追求这种确据,更不用说相信得到这种确据,是愚人之行,而非智者所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