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一位数学老师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王成3小时走14公里,李明辉5小时走23公里,谁走得快一些?”老师指定学生甲回答,该生站起来口述算式;3÷14=3/(14),5÷23=5/(23)……学生尚未说完,老师便打断学生的回答,并提请全班同学  相似文献   
2.
据传有一年春天,老师带领郑板桥和几位学生到郊外野游。他们信步走过一座石桥。突然,一位同学发现桥下有一具女尸,吓得惊呼起来。大家俯身下看,只见桥下水面上浮着一具少女的尸体,身穿粉红色上衣,系着嫩绿色裙子,散乱的黑发随波摆动。见此情景,老师深感痛惜,随即吟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学生们听了,都称赞老师的诗作得好。唯独年仅十来岁的小板桥不以为然,向老师质疑:“您怎么知道这个少女刚好是二八十六岁呢?又凭什么断定她是被风吹落桥下的呢?再者您怎么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逐浪,在水里打转的呢?”老师听了,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3.
在读者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本刊开辟过《优课讲评》、《教学评析》、《教学失误分析50例》等受到大家欢迎的栏目。不过,这些栏目里的评析文章,都是由课例提供者自己写的,其评析难免有偏颇和欠深刻之处。为了调动广大读者分析、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借以改进我们的教学,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课例征评》专栏。我们的想法是,先由读者、作者提供成功的、失败的或是平庸的等各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要是提供课例片断),让大家都来分析、研究,说长道短。通过征评,使大家逐步明确什么是好课,什么是不好的课,改进课堂教学应在什么地方花力气,以形成生动活泼的研究空气,促进教学改革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和支持这一新办的栏目,多向我们提供典型课例片断及评析稿件。  相似文献   
4.
班上出现了十来把弹弓,一时“纸”弹肆虐,鸟雀惊飞。我便在黑板报上写下一首《赠玩弹弓枪的同学》:“铁丝橡筋作弹弓,精巧玲珑谓聪明。此心用在学习上,苦战攻关捷报频。”第二天,弹弓枪便消声匿迹了。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怎样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三化”“四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化”是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渠道网络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朱益福 《教师》2012,(31):127-127
四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步感悟到师生应是忘年交。忘年交者,就是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丢掉年纪大的包袱.以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交朋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在情感上沟通、在心灵上交流。唯如此.“教学相长”的原则才能得以贯彻,“快乐教学”的理念才能得以践行。与各位分享我的两个教育个案吧。  相似文献   
7.
坚持“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作法是: 一、抓住趣事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童年趣事多。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趣事,进行小练笔。如在纪念少先队建队四十三周年的活动中,班上有三十多个学生上了电视。老师就布置了一道《我上电视啦》的命题小作文作业。大家兴致高,写得好。 二、开展活动小练笔,培养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打扫”一词造句。学生甲说:“今天,轮到我们这一组打扫卫生。”学生乙表示异议:“既然‘卫生’,还要我们‘打扫’干什么!应该是‘打扫’教室和环境。”孩子们认为学生乙说的有理;老师则裁决学生甲的造句是正确的,劝勉学生乙不要“咬文嚼字钻牛角,望文生义读死书。”诚然,“打扫卫生”并非病语,其理由大抵有三:一是约定俗成。大家都说“打扫卫生”,不会产生歧义,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沿用下来,也就病语不病了;二是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中,“打扫卫生”不是仅有的一例,诸如“养伤”、“养病”,皆属此类。“养”得“伤”,“打扫”“卫生”又何妨;三是50年代,关于“打扫卫生”曾经在语法界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专家学者已有定论,“打扫卫生”不应该列入语病范畴。  相似文献   
9.
一次,有个学生将一枚五分硬币掉在水沟里。别人要他捞上来,他淡然一笑说:“五分钱算么子,还花气力去捞。”从这件事,我联想到,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裕,哪里知道爱惜劳动果实!乱撕本子啦,随便花钱啦,几平成了学生的“通病”。于是,我对治理这个“通病”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