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舒适区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这和人应对挑战的心态有关。只是相比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似乎熟手型教师舒适区现象格外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型幼儿园是指班级规模在6个班以下,同一年龄段最多2个班级的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因其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因此在教研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幼儿因年龄特点,无法用成人的方式清楚传递、描述自己在园的情况,而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心理,对幼儿生活、学习、交往情况非常关注,两者的不平衡使得家园沟通备受关注,历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疫情后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普遍缺乏符合封闭式校园管理的家园沟通方式。如,“能见面,不电话;能电话,不留言”是原家园沟通中的一个原则,因为面对面表达时,有表情、有肢体动作,利于家长理解,而电话、短信、线上交流相对易产生误解,可如今这些原则可能需要倒过来用。这导致一线教师因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李江美  沈清 《早期教育》2005,(12):32-32
母亲是半个医生。有了母亲的细心照料,孩子就会少很多病痛的折磨。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母亲更应该发挥好“半个医生”的作用,做好孩子和家庭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较为薄弱和被忽视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许多临床经验证明: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为了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我园进行了近两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有两组幼儿画树,第一组画得非常整齐,第二组画得比较凌乱,有些在成人看来根本就不像一棵树。第一组作品是孩子在教师示范下,一步一步画的。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幼儿跟着老师走”。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追求教育的直接结果,我们称之为“独白式”教学。独白式教学忽视了孩子的差异,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人性”。“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机械模仿,只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控制下毫无创意地重现,那么,我们只会扼杀孩子的艺术创造力,最终使孩子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因此,独白式教学的效果是短时的,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在家中几乎不唱幼儿园里学的歌,不喜欢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7.
李江美 《学前教育》2010,(12):10-11
所谓解读在辞海中的定义是:1.阅读解释;2.分析,研究;3.理解,体会。作为教研组,或许我们会认为自己是擅长解读教师的,因为我们都在研究如何为教师培训,每周都由我们组织教研活动。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8.
<正>能成为名师、特级这样顶级优秀教师的只是广大教师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客观事实。但这绝不意味着大部分熟手型教师只能处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将创新型的教育工作演变为复制型的传授工作。一所幼儿园的发展固然得益于优秀教师的引领,但更要依托熟手型教师,因为后者的基数更大。如何将熟手型教师推向台前,使之成为幼儿园的中坚力量,是幼儿园教研的重点工作。鲍老师是有着20年教龄的熟手型教师。她班级的泥工坊项目展在全园引起了轰动,展览现场,班级幼儿泥工作品的多样性、在泥工活动中表现出的专注性、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参与课程评价体现了教育中儿童视角的落实,是教育者站在儿童角度理解他们是如何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是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具体表现在,指导层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实践层面,各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中“幼儿评价”的字样从未缺席。但在实际层面,幼儿参与课程评价并不理想。其一,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形式单一。将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片面理解为评价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如在原有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区域中幼儿对自己活动结果的评价表,评价指向幼儿在区域中的任务完成度、  相似文献   
10.
李江美 《学前教育》2022,(21):12-14
<正>关注幼儿教师集体活动中教育策略的研究、优化,在一线教育实践中非常盛行。具体表现在:教育相关部门经常组织各类集体教学活动评比,一线教师特别喜爱的培训内容是名优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不可否认,围绕集体教学展开的教育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教育能力,众多名师、教学骨干也在这样的研讨、评比中崭露头角。然而我们要警惕,这种方式是否出现异化,即只是高度关注集体教育中的教育策略层面——教具制作、提问设计、回应分析,但忽视教育策略与幼儿当下真正的困惑、问题、兴趣的关系。如果陷入这种误区,那么无论怎样研究集体教学的教育策略,它可能并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因为教育策略的优化必须基于儿童视角,必须回到教师真正关注幼儿的这个教育原点。缺失了儿童视角的教育无法获得幼儿的真正认同,也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