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船山的游仙诗主要昭示着这样几种含义:第一,他认为道教仙境应是人们净化心灵、保全人格、提升境界之所,因而对历史上那些希望通过求仙采药以满足个人无穷欲望的秦皇汉武之流予以了无情的批判与鞭挞。第二,船山对历史上有名的方士和道教徒如徐巿、郭璞、陶宏景、颜真卿等颇怀敬意,是因为宗教既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与精神寄托,也是他们与世俗分道扬镳、同暴政分庭抗礼的精神领地。第三,船山的游仙诗也表达了坚守己志、不肯同清廷合作的遗民态度。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与当代世界文化走向的关系的讨论,是在肯定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前提下进行的。近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东方儒家文化圈及西方文化都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证明儒家文化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代表们从各个角度发掘了儒家文化可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利用的精华,提出了很多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庄子有"入其俗,从其俗"、"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一面,其要旨是和光同尘或与世逶迤,隐含着某种平等意识和容众心理,践行时有多种用途。其反俗表现在思维取径、生存取法、价值取则、文化取择和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入俗主要是一种生存方式,其要旨是与世俗相处而不丧失独立人格,"外化而内不化";反俗虽然可表现为行为,但更多的是思想、精神、态度、情感方面的与俗相反。反俗的意义在于对世俗的已成之见、对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存的文化体系、价值系统加以反省、反思和反观,并借机提出个人理想,为当时与后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战国时代“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的形势和楚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楚民族的悠久古老的历史和爱国主义传统,人们之间血肉相连的乡土和宗族感情,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神奇优美的江南自然风光以及北方民族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是我们理解屈骚风格特征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为武器批判现实政治的人性沦丧,荼毒生灵;二是用归朴返真的“自然”精神来批判现实道德文化的沦落和虚伪;三是用全性葆真、贵生重死的养生论来批判现实人们(主要是统治者)的放纵私欲、自毁生命。其对未来蓝图的构筑,就是要使人道主义、民本思想、“自然”精神和养生理论得到有机的融汇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专业成长也必须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行为,在学习中成长,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成长,做一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实现吕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中有道、儒、法、墨诸家思想,历来论者牵于法家之说多曲解。本文根据黄老思想的特点,认为这两篇属黄老而非法家。主要表现:一、它们都是以“道”为核心,继承和发展了《老子》以“道”为天地方物、社会政治及人生的总根源、总法则的思想;二、广泛地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思想,对老子思想作了重大的扬弃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能适应大一统王权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三、坚持和发展了老子以“虚静”为本的思想,并以此来调和诸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阴柔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9.
“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交感关系,这种交感以阴阳,气,五行或鬼神为媒介,它起源于占星术,后世的星,谶纬诸家及佛、道二教都对它有所发展,我国古代神话,志怪中的天国世界,神灵系统以及妖怪幻想的形成与“天人感应”观关系极为密切,某些论,学描写也深受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于艺”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种生活和心灵安顿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医治心灵痛苦的屡试不爽的良药和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兴盛的动力之一。孔子的“游艺”是朝着超越世俗、恢复自我的天性发展,庄子的“游心”则进一步要求摆脱一切世俗的、功利的、工具的羁绊,完全返回到人的本性,使心灵有着更为开放,更为广阔,更为纯净,更适合想象的自由驰骋和人格的自我张扬。因而,庄子的“游心”是对孔子“游艺”的逻辑展开,庄与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容,共同对后世艺术家、文学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